关于陈寅恪先生请大家帮我详细地介绍下陈寅恪先生.感激不尽!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3/29 13:01:23
关于陈寅恪先生请大家帮我详细地介绍下陈寅恪先生.感激不尽!

关于陈寅恪先生请大家帮我详细地介绍下陈寅恪先生.感激不尽!
关于陈寅恪先生
请大家帮我详细地介绍下陈寅恪先生.感激不尽!

关于陈寅恪先生请大家帮我详细地介绍下陈寅恪先生.感激不尽!
之前有做过陈寅恪和民国时期文人的简单了解,把稿子给你参考下.学术成就没有大谈,主要关注他的人格.
  陈寅恪,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清华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之一.
  1902年始,陈寅恪多次出国留学.在留学期间,他勤奋学习、积蓄各方面的知识而且具备了阅读法、德等八种语言的能力.
  1925年,陈寅恪回国.这时,清华学校设立国学研究院,“其基本观念,是想用现代的科学方法整理国故”.当时的研究院主任吴宓很器重他,认为他是“全中国最博学之人”.梁启超也很尊重他,谦虚地向人介绍:“陈先生的学问胜过我.”1926年6月,他只有36岁,就与梁启超、王国维一同应聘为研究院的导师,并称“清华三巨头”.他讲课时、或引用多种语言,佐证历史;或引诗举史,信口道出,而文字出处,又无不准确,伴随而来的阐发更是精当,令人叹服.
  陈寅恪晚年失明,然继续编书著书,“不惮辛苦、经之营之,钧稽沉隐,以成此稿.其坚毅之精神,真有惊天地、泣鬼神的气概.”
  他在1929年所作的王国维纪念碑铭中首先提出以“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为追求的学术精神与价值取向.
  在他1953年12月1日的《对科学院的答复》里,提出就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二所所长的两个条件.第一条:“允许中古史研究所不宗奉马列主义,并不学习政治.”第二条:“请毛公或刘公给一允许证明书,以作挡箭牌.”并说:“其意是,毛公是政治上的最高当局,刘公是党的最高负责人.我认为最高当局也应和我有同样看法,应从我之说.否则,就谈不到学术研究.”遂不能就任.仍任教于中山大学.这一“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理念的提出,让我们看到了民国时期文人特有的风骨.时代的混乱,时局的动荡,陈寅恪先生却并不卷入政治的血雨腥风中,坚持学术的独立性,一如今日渐渐被社会重视的司法的立性.那种对学术的严谨、崇敬甚至虔诚之心,是当今浮躁的社会之人所无法企及的高度.
  不参与政治的他,并不意味着把自己关在象牙塔里独善其身.是看透了政治的黑暗,而从学术上来拯救中华、拯救国家.
  他西学学历极深,学养极厚,却极热爱中国文化,坚持中国文化本位.他一贯文化观,即“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此二种相反而适相成之态度,即道家之真精神,新儒家之旧途径,而二千年吾民族与他民族思想接触史之所昭示者也”.陈先生的终极关怀与他的现实关切,始终是不可分割的.为着今日民族的发展,把历史拿出来研究,把中西方拿出来研究.中西方文化在这一时代剧烈冲突,文人之中,有固执宣扬西学的如胡适,也有坚守国学近乎偏执的辜鸿铭,还有将两者比较提炼的陈寅恪.他那种承上启下、中西贯通的大气度,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民国的文人在历史遗留和时代发展中充满了矛盾性,近乎一出悲剧,同时,他们又为后人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拿自己作试验品,完成了痛苦的自我转变.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民国文人既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代士大夫,又扮演了冲在时代前列的思想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