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25课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读后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5 14:48:28
四年级上册25课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读后感

四年级上册25课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读后感
四年级上册25课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读后感

四年级上册25课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读后感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读后感
读书是为了什么?今天已11岁的我一直以为,读书是为了取得好成绩,爸妈高兴,自己脸上光彩.直到暑假期间,我再次读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文章以后,才真正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12岁时立下的誓言.当时,12岁的少年周恩来就读于沈阳“东关模范学校”.一次上课时,先生问学生读书为了什么.有人回答说为明理而读书,也有人说为做官而读书,还有人说为家父而读书,唯有少年周恩来面对先生的问题,陷入了沉思.他想得最多的,是平时耳闻目睹的旧中国的种种濒于危难之时的严酷现实.这使他幼小的心中掀起阵阵切肤之痛.他情不自禁地回答先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读完了这本书,我合书沉思.12岁的周恩来立志为国家强盛而读书,一语道破了读书的意义.腐败的旧中国内忧外患,灾难深重,一些大人都熟视无睹,而周恩来年仅12岁,就志存高远,能为祖国的存亡而担忧.更令人敬佩的是立下大志的少年周恩来,为了拯救中华,奋发向上,不懈地努力学习,成了全校的佼佼者.周总理一生的光辉历史完全证明他用毕生的精力最终成就了中华之崛起的伟业.从周总理身上,我明白了少年立志的重要.
面对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许多只知读书而不知为什么读书的人,应该重新改变自己的指向.我常听爸爸说起古人的话:“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我过去凭着想光彩•图面子的想法去读书,即使读出来又有什么用呢?
少年时代的周恩来,以他的言行,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他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激励了我们,像风帆,像羽翼,勤奋学习,不懈努力,把祖国建设得更美丽更强大.
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读后感
在每周一的清晨,伴着初升的朝阳,总会有一支雄浑壮丽的歌响彻神州,在嘹亮的歌声中,在蔚蓝的蓝天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冉冉升起.
仰望着鲜红五星红旗,回首千疮百孔的往昔,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点染了五星红旗,有多少爱国志士有生命来唤醒东亚睡狮的觉醒,有多少文人墨客用手中的笔写下不朽的诗文.
当时的中国,正是混乱之年,多事之年,是一个麻木不仁的年代.鸦片战争的失败,《辛丑条约》的签定,山东半岛的侵占,东北三省的沦陷,“东亚病夫”的屈辱,“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都向我们诉说着,中国,需要觉醒,需要发展,需要腾飞.
在一所普通的中学,在一个普通的教室里,老师问同学们:“你们是为什么而读书?”
台下哗然,有的说:“为做官而读书.”也有的说;“为挣钱而读书.”“为明理而读书”…….他们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他们的目光太短浅了.想我周恩来总理,展望中国受尽的屈辱,在麻木不仁的同学中,脱颖而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想,再说这句话的时候,他眼中,一定闪烁着一种光,这是一种清晰的光,一种伟大的光,从这如宇宙般浩瀚伟大的的神光中,似乎看到了新中国的希望.
是的,他做到了,他远渡重洋,东渡日本······为的只是这无比远大的理想:中华,崛起,读书.他的理想实现了,中国这条东方巨龙已经觉醒,正在腾飞,正在向新时代迈进.
现在生活安逸,有不少同学已经沉迷于网络中,陶醉在漫画中,投入“反抗老师,反抗考试”的战争中,可他们有没有想过,新中国是怎样崛起的!是无数革命先辈的付出,才有了中国的今天.中国不是建立于我们手中,就不能让他在我们手中毁掉!
时代的步伐飞速迈进,中国这条东方巨龙已经醒来,将有我们是它的威力发挥到更强;东方的天际刚露出一点殷红,将有我们来迎接明天的太阳,我一定要好好读书,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