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什么是自然界的“六淫”和人本身的“七情”.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3 23:58:09
请问什么是自然界的“六淫”和人本身的“七情”.

请问什么是自然界的“六淫”和人本身的“七情”.
请问什么是自然界的“六淫”和人本身的“七情”.

请问什么是自然界的“六淫”和人本身的“七情”.
自然界风、寒、暑、湿、燥、火六种致病因素的合称.“淫”有太过之意.风、寒、暑、湿、燥、火本指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或环境状态,合称六气.若六气太过、不及或与季节时间不符,超过人体所能适应的限度,则成为致病因素,这种情况下的六气即成为六淫,或称六邪.六淫和六气是相对而言的.相同的气候条件,对发病的人体而言称为六淫,对不发病的人体来讲则属于六气.现代认为六淫致病还包括某些致病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物理和化学等多种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所引起的病理表现.此外,某些并非由于外邪而主要由于体内脏腑功能失调导致的疾病,临床表现与六淫所致疾病的特点相似,为加以区别,乃将前者的致病因素统称内生五邪或内生五气,即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热).六淫邪气多经体表皮毛或口鼻侵袭人体,其病多与季节、气候及居处环境有关.如春季多风,故多风证,冬季寒冷,乃多寒证,暑夏季节气候潮湿或久居潮湿环境,则易患湿证,秋季干燥,则患燥证等.六淫之中任何一种邪气,既可以单独使人发病,如中风、伤湿,也可两种或两种以上邪气同时作用人体而发病,如风热感冒、风寒湿痹证等.另外,六淫邪气之间在一定条件下还可相互转化,如寒邪可转化为火邪,温邪可转化为燥邪等.风、寒、暑、湿、燥、火各淫邪的性质、致病特点及主要临床表现见表.
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六种病邪的合称.自然界的六种气候变化太过、不及或与季节时令不符时,影响到人体的调节适应机能及病原体的孳生传播,成为致病的邪气,属于外感病(包括一些流行性及传染病)的病因.
六淫致病,或从口鼻,或从人体皮毛肌肤,自外而入 ,出现表证,故又称外感六淫.宋代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曰:“然六淫,天之常气,冒之则先自经络流入,内合于脏腑,为外所因.”六淫致病多与季节、气候和居处环境有关.如春多风病,冬多寒病,夏多暑病,长夏或居处潮湿多湿病,深秋多燥病.六淫侵人,可单独致病,亦可二、三种病邪同时犯人致病.六淫致病尚与体质、内脏、生理状态有关.如阳虚则易感寒邪,脾虚易感湿邪,火旺者不耐燥热之邪.六淫在致病过程中,不仅可相互影响,而且在一定条件下也转化.如寒邪不解,可入里化热;湿邪久羁,可化燥伤阴.此外,临床上还有非体外侵入,而由脏腑功能失调产生的类似六淫证候的邪气,称之为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
七情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七情与脏腑的功能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七情分属五脏,以喜、怒、思、悲、恐为代表,称为“五志”.七情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的不同反映,是生命活动的正常现象,不会使人发病.但在突然、强烈或长期性的情志刺激下,超过了正常的生理活动范围,而又不能适应时,使脏腑气血功能紊乱,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这时的七情就成为致病因素,而且是导致内伤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故称为内伤七情.七情做为致病因素,有别于六淫之邪从口鼻或皮毛入人体,而是直接影响有关的脏腑而病,情志因素不仅可以直接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而且对所有疾病的转归起着重要作用.
一、七情与脏腑气血的关系
人体的情志活动,必须以气血作为物质基础,气血来源于脏腑正常的生理活动,而脏腑所以能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又必须依赖于气的温煦、推动和血的滋养.如《阴阳应象大论》中说“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不同的情志变化对各个脏腑有不同的影响,而脏腑气血的变化.也会影响情志变化.由此可见,气血是脏腑生理功能所必须的物质基础,而情志活动又是脏腑生理功能活动的外在表现.所以,情志活动与脏腑气血的关系非常密切.
二、七情的致病特点
七情致病,是直接影响相应的内脏,使脏腑气机逆乱,气血失调,从而导致各种病证的发生.
(一)影响脏腑气机,七情致病,主要影响脏腑气机,使气血逆乱,导致各种病证的发生.其中主要有: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思则气结、恐则气下、惊则气乱.
(二)直接伤及内脏.七情过激可直接影响内脏生理功能,而产生各种病理变化,不同的情志刺激可伤及不同的脏腑,产生不同病理变化.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所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三)情志波动,可致病情改变情志活动的异常,既然能直接伤及内脏,影响脏腑气机,而导致疾病的发生,那么,对已患的疾病就必然有所影响,或使病情加重,加速恶化,甚至导致死亡.
人有七情,属于精神活动范畴,包括喜,怒、思、忧、悲,恐、惊等情志情绪的变化.通常情绪的波动一般不会危害人的健康.但强烈的情绪波动,或长期消极情绪能引起过度的或长期的精神紧张,使人的健康受到影响,并可引发一些疾病.
中医认为:七情与人的五脏密切联系,与五脏的生理、病理变化相关联,喜与心、怒与肝、思与脾,忧悲与肺、恐惊与肾—一相对应.七情波动能影响人的阴阳气血平衡和运行.
正常情况下,人体的阴阳处于平衡状态,保证机体的各项生理功能的正常.剧烈的情志变化,可以使阴阳平衡失调,影响人的气血正常运行,导致气血功能紊乱.正如《素问·举痛论》指出的:“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 惊则气乱……思则气结.”中医认为七情分属于五脏,为五脏所主.正常情况喜为心志,怒为肝志,思为脾志,悲(忧)为肺志,恐(惊)为肾志.
情志太过之时,则损伤五脏,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忧伤肺,恐惊伤肾.
1.喜.喜为心志,心能表达人的喜悦之情.心能主血,喜悦时人体气血运行加速,面色红润,御寒能力.抗病能力提高,罹患心脑血管病的可能下降;
心主神明,愉悦时,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创造力增强,考试时也能有超常发挥,运动员易破纪录;心其华在面,喜悦时会神采飞扬,面带笑容,喜形于色,热恋中的情侣越发娇美动人或潇洒英俊等;心开窍于舌,高兴时能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语言流畅动听等;
由于心与小肠相表里,故人在高兴时也胃口大开,久则心宽体胖等等.
喜伤心.过喜的异常情志可损伤心,常出现心慌,心悸,失眠,多梦,健忘,多汗出,胸闷,头晕,头痛,心前区疼痛,甚至神志错乱,喜笑不休,悲伤欲哭,多疑善虑,惊恐不安等症状,可导致一些精神、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发生,严重者还可危及人的生命,如大喜时造成中风或突然死亡,中医称之为“喜中”.
2.怒.怒为肝志,肝能表达人的愤怒之情志活动.怒是个人的意志和活动遭到挫折或某些目的不能达到时,所表现的、以紧张情绪为主的一种情志活动.怒既有积极的一面,即指对个人和社会产生积极的作用,战前动员要鼓舞战士的土气,包括激起战士对敌人的仇恨和愤怒,使之在战斗时化为巨大的战斗力;怒又有消极的一面,即指对个人和社会产生消极和不良的影响.暂时而轻度的发怒,能使压抑的情绪得到发泄,从而缓解紧张的精神状态,有助于人体气机的疏泄条达,以维持体内环境的平衡.
怒伤肝.大怒、过怒易伤肝,表现为肝失疏泄,肝气郁积,肝血瘀阻,肝阳上亢等病证.出现胸胁胀痛,烦躁不安,头昏目眩,面红目赤,有的则会出现闷闷不乐,喜太息,暧气,呢逆等症状.人体发怒时可引起唾液减少,食欲下降,胃肠痉挛,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血压上升,血中红细胞数量增加,血液黏滞度增高,交感神经兴奋.长此以往,会使人患上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对患有心脑血管病者,可导致病情加重,诱发中风、心肌梗死等,危及性命.
3.忧(悲).忧(悲)为肺志,古代医家对忧愁的患者仔细观察分析后发现,肺是表达人的忧愁、悲伤的情志活动的主要器官.当人因忧愁而哭泣时,会痛哭流涕,这主要是因为肺开窍于鼻,肺主气,为声音之总司.忧愁悲伤哭泣过多会导致声音嘶哑,呼吸急促等.肺主皮毛,故忧愁会使人的面部皱纹增多.
忧(悲)伤肺.人在悲伤忧愁时,可使肺气抑郁,耗散气阴,出现感冒、咳嗽等症状.中医认为肺主皮毛,所以悲忧伤肺,还可表现在某些精神因素所致的皮肤病上.情绪抑郁,忧愁悲伤可以导致荨麻疹、斑秃、牛皮癣等.
4.恐(惊).恐(惊)为肾志,肾是人们表达惊恐之志的主要脏器.惊恐是人对外界突发刺激的应急反应.人在受到剧烈惊恐之时,会出现大小便失禁,这与肾主前后二阴,肾主两便的功能相符.肾藏精,生髓充脑,人受到惊吓后,会突然昏厥,不省人事,与肾藏精,生髓充脑有关系.惊恐在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是有一定的益处的,可以引起警觉,避免机体遭到危害.
恐伤肾.惊恐过度会耗伤肾气,使得肾气下陷,二便失禁,遗精滑泄,严重的惊恐,还会导致人的死亡.这方面的例子并不鲜见.
5.思 恩为脾志,人的思虑的情志活动主要是通过牌来表达的.思是精神高度集中的思考、谋虑的一种情志.当人在思考或焦虑时,往往会出现饮食无味,食欲下降;有的妇女可以因为工作紧张,思想高度集中导致月经量少,经期紊乱等,这与脾主统血的功能相一致.
思伤脾.思为脾志,因而过思则易伤脾.伤牌可以表现为气血不足所致的乏力,出现头昏,心慌,贫血等症状.有的还可出现暧气,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消化道疾病所表现出的一系列症状.
精神状态对于人的阴阳、气血、脏腑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同样当人的阴阳、气血、脏腑发生问题时也会影响人的精神状态.人们常说的因郁致病和因病致郁也就是这个道理.补益有利于健康长寿,在补益的过程中实施精神补养很重要,就是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把人的精神调整到最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