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得志,此话怎讲?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3 01:13:58
小人得志,此话怎讲?

小人得志,此话怎讲?
小人得志,此话怎讲?

小人得志,此话怎讲?

  我理解小人的"小"是针对人的形象(或者准确地说是人格)来说的.具体地说,小人这个概念应该属于道德范畴.既然属于道德范畴,就涉及人性的善与恶.其实,每个人都有其人性善的一面,也有其人性恶的一面.在我看来,一个健全的人格应该是人性善不断成长的,而这种人性善的成长会不知不觉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影响着周围环境(或者说周边社会),其人格自然也就会突显高大并且光辉耀眼.至于小人,显然是没有在人性善的一面不断成长,而是表现出更多的人性恶的一面,其人格也就难免低下、渺小.我们在另一个说法中也可看到这样的影象,古人常常会尊称别人"大人",而自称"小人",比如小人张三、小人李四之类的,虽然是一种谦称,但也有地位低下、见识浅薄、品行不彰的意思.
  ② 从心理角度出发,小人出于什么心态?
  要是从心理角度来看,人的心理的形成是其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交流分不开的.小人更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制度缺陷所导致的各种诱惑的影响,而让人性恶的一面显露扩大,更确切地说,小人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常常会出现偏差,而导致其行为方面极其自私和缺乏有效控制的特点,用心理学的一个概念来讲,小人或多或少都有一点人格障碍的特点.人格障碍的主要特点是人际关系不良,常常会给别人造成麻烦,却又忽视别人的情感体验,缺乏自我内省能力.
  ③ 小人为人处事的依据是什么?
  小人的为人处事通常是从其偏狭的自我利益和情感体验出发的,很少考虑别人的利益和情感体验.
  ④ 小人的形成?
  小人的形成应该说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主观心理活动方面的因素,刚才已经谈了一些,现在再来说说客观环境的因素.我们发现,小人易于形成和存在的环境是有一些共同的特点的,比如,封闭的体系,利益和权力过于集中的机制,个体的命运更多地是由少数人的自由意志决定的分配特点,等等.总之一句话,个人利益和价值通常不能正常体现.从历史上看,宋、明两代的封建中央集权是最为突出的,这两个朝代的小人也就层出不穷、数不胜数.而汉文帝、唐太宗和康熙大帝时代的政治相对开明,小人行径也就相对较少,因为有更多的人有发言权和监督权,个人的利益和价值也可通过正常渠道得以体现.因此,小人也需要时间、地点和条件的配合才有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当然也会随着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最典型的故事是王莽时期有个大臣,极会拍马屁,是个典型的小人,大家都很讨厌他,后来刘秀得了天下,他居然一变而成为一个有名的勇于进谏的大臣,大家很奇怪,他说,光武帝的朝廷喜欢直谏的人,而王莽喜欢拍马屁的人啊.
  还有楚汉相争时期的陈平,是个名声很坏的人,有巨额贪污、叔嫂通奸的说法,可是后来到了刘邦的手下,却屡立奇功,成为一代名臣.
  ⑤ 小人为什么得志?
  这个问题前面我们也谈到了一些.在不健康的社会环境中,往往需要有不健康人格的人才能得以表现.有一个故事,说得是,有一个地方的人有一个修行的人,做了一个梦,上帝告诉他,饮了井里的水,人就会发疯,他就去告诉人们不要去喝井里的水,结果那些人根本不听他的话,都饮了井里的水,都发疯了,只有他一个很清醒.这时出现了一个新问题,大家都觉得是他发疯了,要杀了他,他吓坏了,赶紧去喝了井里的水,变得和大家一样.小人往往是那些率先扭曲其人格的人,容易在不健康的环境中得志.也因为其扭曲了自己的人格,一旦得志,就会把这种扭曲投射到其他人身上,以践踏别人的利益和人格为乐事.
  ⑥ 对普通人来说,研究小人的意义
  最有意思的一个故事是春秋时期的管仲,年轻时与鲍叔牙一起做买卖,每次赚了钱,总要多分点;后来当了兵,每次打仗,冲锋时总是走在后面,撤退时总是跑在前面.如果没有以后的故事,管仲显然是个"小人".后来由于鲍叔牙的推荐,管仲当了齐国的宰相,辅佐齐桓公臣服各国,称霸春秋.这时的管仲已经成为一个"圣人"了.
  我觉得我们普通人研究小人,有两方面意义:一是了解环境因素在小人形成中的作用,这样,我们首先就有一个共建良好制度环境的责任,如果我们每个人都不去建设良好的制度环境,我们就会不断地发现我们周围有很多小人,说不上我们自己也会成为小人的.当然,现代社会的开放与多元化特点,也给大家以更多地对环境选择的机会,你在一个单位觉得小人太多,又无力改变这个环境,你不妨换个单位,不需要象过去那样别无选择.当然,如果可能的话,我更主张不要轻易放弃建设良好制度环境的努力.第二个方面的意义在于,了解人性的本质和小人人格形成的特点,尽可能地去发掘小人人性善的一面,帮助小人实现健康人格的成长.不要忘记,即使鸡鸣狗盗之辈,也曾帮助孟尝君度过生死难关.当然,大家也可以选择"敬而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