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自励》(其二)赏析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1 14:55:31
梁启超《自励》(其二)赏析

梁启超《自励》(其二)赏析
梁启超《自励》(其二)赏析

梁启超《自励》(其二)赏析
1998 年,是“戊戌维新”运动一百周年,不少纪念文章都深情地怀念 梁启超 先生,赞扬他的文学才华、纪念他在文学、史学以及近代革命史上的重大贡献.其中特别指出他在“戊戌维新”运动前后所立下的丰功伟绩. 梁 先生生性聪颖,博闻强记,才思敏捷,尤善宣传鼓动.在变法运动中,他全力以赴协助康有为反复上书光绪皇帝,极陈富国、养民、教士、练兵等变法主张,同时组织学会,创办报刊,极力扩大宣传影响. 1898 年 9 月,他曾主持《时务报》笔政,刊出著名的《变法通论》,声名大著.由于顽固派帝党的镇压,维新失败,“六君子”被害,康梁被迫出逃.康有为后来成为保皇派.梁启超虽然也受到“保.皇”思想影响,但在严酷的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面前,他很快醒悟而顺应历史潮流,明智地采取了拥护共和的态度.他大义凛然,先后辞去了北洋政府的司法总长,币制局总裁等高级职务,又婉然拒绝了袁世凯二十万元的贿赂.最后冒着被反动军阀“通缉”追杀的危险,一方面竭尽全力策动,支持原云南都督蔡锷将军发动了反对袁世凯复辟的护国战争并获得全胜.另方面,梁启超痛定思痛,总结了变法的教训,深感当时民智未开,认为“吾国新法十年而效不睹者何也,盖于新民之道未有留意焉.” ( 《新民说》 ) .于是他倡导并发起一场以“新民”为中心,即用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改造国民精神的思想启蒙运动.正是从这“新一国民”出发,他在 1899 年至 1902 年间提出了“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和“剧坛革命”等一系列革新口号,在维新人士、革命者和其他爱国作家的共同推动下,这场运动迅速展开,涉及文学观念创作内涵、文学语言、传播方式、文学翻译等各个方面,对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文学艺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梁 先生在此期间的思想活动、革新主张及其对历史作出的贡献都集中反映在他所写的两首《自励》诗中.我们今天品评他的《自励》诗两首,必须与其不朽的历史伟绩联系起来. 请看其《自励》诗: (一 ) 平生最恶牢骚语,作态呻吟苦恨谁 ? 万事祸为福所倚,百年力与命相持. 立身岂患无馀地,报国惟忧或后时. 未学英雄先学道,肯将荣悴较群儿 ! 献身甘作万矢的,著论求为百世师. 誓起民权移旧俗,更研哲理慵新知. 十年以后当思我,举国犹狂欲语谁. 世界无穷愿无尽,海天寥廓立多时. 此两首诗 ( 见《岭南历代诗选》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3 年版 ) 是梁启超于光绪二十七年 (1901 年 ) 写的.当时戊戌变法已经失败,作者被迫流亡海外,但他对国家民族的前途仍十分关注,充满信心.为了总结变法失败的教训,自勉自励,表达诗人要继续努力探求真理和改革社会的精神是这两首诗的主旨,其中尤以第二首的开头两句:“献身甘作万矢的,著论求为百世师”极其概括地表现诗人追求伟大理想以及为之英勇献身的精神,慷慨激昂,感情炽热,读来令人感奋不已. 第一首前四句写自己对变法失败的看法.所谓“我手写我口”,作者冲口而出:生平最厌别人发牢骚.作态呻吟,怨天尤人有何用 ? 世事万物福祸相依,戊戌变法虽遭顽固派镇压而失败了,然而是福是祸尚未可知.它从反面教育了国人,也就是预兆着未来的成功. [ 百年句 ] 语见《列子·力命篇》:“力”与“命”相争论,究竟谁有功于物.“力”终被“命”所折服.本处反其意而用之,谓人生百年,每个人都须尽主观努力,凭此与命运相争.正如作者在《论毅力》一文中所指出:“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又云“夫苟其挫而不退矣,则小逆之后必有小顺,大逆之后必有大顺.”这里表明作者在遭到变法失败的大挫之后,坚决不退缩,决心以坚忍不拔之毅力去与命运抗争,即与顽固派斗争到底,争取最后胜利. 后四句重在自我勉励. [ 立身二句 ] 写出了诗人为国献身的思想与信念:自己早已以身许国,唯恐报国时机太晚,虚度光荫, [ 未学两句 ] 其中的“英雄”,应是指为“变法”而牺牲不久的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诗人铭心难忘,“变法”失败之时,“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本来完全有时间、有机会逃脱死亡,但他在生与死之间毅然选择了后者.他劝梁启超逃走时说:“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召后来 ! ”他还慷慨激昂地对劝其出逃的日本友人说:“各国变法,无不以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 ”最后他“横刀向天笑”慷慨就义. ( 以上转引自《文史知识》 1998 第 6 期第 31 页 ) 英雄的豪言壮举震撼着诗人的心灵,成了诗人往后革命生涯中极大的激励与鞭策.因此有“未学英雄先学道”二句,意谓自己未能像谭嗣同等英雄那样为国献身,心有遗憾,为此,一定要学习英雄的思想,继续探求真理.决不能像鄙俗的人们那样斤斤计较个人得失,要不畏困难,坚持主观努力,不断奋斗.其自勉自励之情极其殷切. 第二首着重写作者立志改革社会,移风易俗,教育民众的决心. [ 献身句 ] 表达作者为变法、为改革社会而万死不辞的豪迈气概,也是作者在变法前后遭际的生动写照.在“变法”期间,由于康梁多次联名上书,早就被顽固派视为眼中钉.变法失败,康梁出逃而受通缉.几年后,形势有变,梁启超从日本回国,仍一意图变,待到袁世凯的复辟阴谋暴露后,梁启超奋起反袁护国,发表了《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的著名文章,声讨袁世凯.为此,梁启超接连受到许多匿名信恐吓,而他只一笑置之,继续全力以赴,四出活动,策动和支持蔡锷将军的反袁护国战.袁世凯对梁启超很恨得咬牙切齿,把“捕拿梁启超就地正法”的“上谕”发到了各省市,而梁启超仍不顾一切,冒险南下广州,以一往无前、义无返顾之精神,亲自会见袁世凯的爪牙一广东都督龙济光,并和他举行了一场“鸿门宴”一般的谈判,以他的大智大勇,“慷慨激昂陈词一个多小时”终于“把在座的人都震慑住了”,梁启超单人匹马,手无寸铁,竟战胜了千军万马,终于稳定了广东,促成了护国反袁战争的胜利 ( 以上见《梁启超与护国战争》 ) ,这就是诗人“献身甘为万矢的”的形象概括. [ 著论句 ] 指作者立誓要著书立说“为百世师表”.作为资产阶级学者和著名思想家,梁启超创作力极其旺盛,一生著述不下一千四百万字,在当时社会产生极为深广的影响.其著述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教育、哲学、历史、文学、新闻、法律、宗教、伦理以及目录学和图书馆学等诸多领域,可谓论无不及,学无不窥.现已辑录出版的《饮冰室合集》全十二册, 1989 年影印, 1996 年重印,是近代文坛上的一部巨著,真正是“著论堪为百世师”矣 ! 当然,这是梁启超身后的事,未必为 梁 先生当时预料所及.然而,梁氏禀性聪慧,才华横溢,满腹经纶,又个性豪放洒脱,热衷于宣传议论,恨不得让全国民众都一下子觉悟过来,接受他的改革主张,因此不懈地著论写文,成就巨大,已成史实,令人敬佩之至. [ 誓起二句 ] 其中的“牖”字读 y6u ,通“诱”,诱导之意. 语出《诗经·大雅·板》:“牖民孔意”.此两句说明作者早有抱负,立誓要不遗余力,循循善诱,教育民众,兴民权,移风易俗,改革社会.作者这样说也这样做,这一年,梁启超在《清议报》上发表了《积弱溯源论》,其中就大讲“为中国开数千年未有之民权”问题.次年,他创办《新民丛报》又以“维新吾民”,“昌明文化”自任,确实为民“研哲理,牖新知”做出极大的贡献. 诗的末层“举国犹狂欲语谁 ? ”一句,是化用《礼·杂记》中的话:“子贡观于蜡.孔子曰:‘赐也乐乎 ? '对曰:“一国之人皆若狂,赐未知其乐也.”作者借此叹息当时国人对自己的变法王张尚不理解,自负语中流露出一些无可奈何的孤独感,可看作是诗人对‘‘戊戌变法''结果没能争取到广大民众的支持,最后因孤立无援而失败引起的深沉感叹.但是作者并不因此而消沉悲观,诗的最后两句“世界无穷愿无尽,海天寥廓立多时”如奇峰突起,感情昂奋,表明作者不会放弃改革社会的愿望,而且声言这种愿望将是无尽的,意即不达目的誓不休 ! 在茫茫宇宙中,自己将不断努力,继续探求真理.再一次表现他那种韧性斗争的精神.从探求真理,改革社会这方面看, 梁启超 先生的确是“甘作万矢的,堪为百世师”的. 品读 梁 先生这两首《自勉》诗,犹如品读一篇《戊戌维新运动史》,也为我们研究“戊戌维新”前后的梁启超提供了宝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