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傩”怎么读?什么意思?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2 01:02:25
“傩”怎么读?什么意思?

“傩”怎么读?什么意思?
“傩”怎么读?什么意思?

“傩”怎么读?什么意思?
[nuó]
nuó
形声.从人,难声.本义:步行有节度
(1)同本义 [temperance;abstinence]
巧笑之瑳,佩玉之傩.――《诗经·卫风·竹竿》
(2)指古迎神赛会 [an ancient festival to exorcise the devil causing any plague]
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阼:古指东面的台阶.)――《论语·乡党》
又如:傩祓(驱除疫鬼,祓除灾邪);傩逐(驱除疫鬼仪式中所唱的歌);傩鼓(驱除疫鬼仪式中敲击的鼓声)
傩神nuóshén [the god driving away the plague] 迷信传说中的驱除瘟疫的神
傩戏nuóxì [kind of a local opera] 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安徽贵池、青阳一带以及湖北西部山区.戴柳木面具的演员用反复的、大幅度的程式舞蹈动作表演,多在节日演出

(1)行走姿态柔美:“佩玉之~”.
(2)古代腊月驱逐疫鬼的仪式:舞.戏(中国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演员戴木面具,多用反复的、大幅度的程式动作表现请神驱邪、祈福及简单的战斗故事).神(传说中驱除瘟疫的神灵).
郑码:NXNI,U:50A9,GBK:D9D0
笔画数:12,部首:亻
贵池民间素有“无傩不成村”的谚语.几乎清代以前居住于此的家族都有傩事活动.目前,流行在贵池东、南部的众多村落以及青阳县的陵阳、杜村等乡.它的活动,仅仅以家族或不同家族因地缘关系或姻亲关系而建立起的社祭祀圈为范围.反映出古老的农耕文化特色.
傩,源于原始社会的逐疫,甲骨文中即有室内驱赶疫鬼的卜辞.《论语·乡党》已有“乡人傩”的记载.到了汉代,宫迁每年举行“大傩”仪式,除了戴面具摹仿十二种神兽,舞蹈驱除鬼魅外,还有手执鼗鼓的侲子合唱礼神的歌曲.贵池的逐疫活动也称作“傩”,当是沿袭了中原的古代傩文化传统.倡贵池地处长江以南,古代为吴越和荆楚之地,属水稻作业区,所以,贵池傩又具有自己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它是中原文化与越、楚文化长期交融的产物.傩在贵池流传的历史,不见史籍记载.明代《嘉靖池州府志·风土篇》最早对贵池一带的傩事活动作了简单勾勒.记载的活动内容与今日对比,仍然基本相同.清人郎遂编纂的《杏花村志》记载池州府治的四乡傩队八月十五日朝觐梁昭明太子萧统(池人奉为“土主”)的活动最为详细.证明,在清顺治以前,贵池每当秋季,要举行全境范围的朝觐“土主”活动体现着对土地春祈、秋报的农耕文化传统.从现存的仪式舞蹈、戏剧和音乐以及民俗活动各方面考究贵池傩是长期文化积淀的产物.它既有着原始的自然崇拜的内涵,也受到儒、道、佛教文化的影响;在艺术方面,古代文化的层累面也很清晰地展现,如汉代的绂舞、矰舞,唐代的胡腾舞、西凉伎等;在戏剧方面,也可以看出变文、词话、傀儡、村俚歌谣及至宋杂剧、南戏对傩文化的影响.因此,贵池傩具有多学科的研究价值.
清咸丰以后,由于多次战争影响,傩事活动在贵池逐渐式微,一些家族的傩戏失传,未失传者也由于中辍时间过长而呈现伎艺的退化.60年代后期,傩事活动曾一度匿迹.1982年以来,在一些村庄陆续恢复演出活动.


(傩)
nuó
行走姿态柔美:“佩玉之傩”。
古代腊月驱逐疫鬼的仪式:傩舞。傩戏(中国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演员戴木面具,多用反复的、大幅度的程式动作表现请神驱邪、祈福及简单的战斗故事)。傩神(传说中驱除瘟疫的神灵)。
笔画数:12;
部首:亻;
笔顺编号:325432411121谢谢你!...

全部展开


(傩)
nuó
行走姿态柔美:“佩玉之傩”。
古代腊月驱逐疫鬼的仪式:傩舞。傩戏(中国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演员戴木面具,多用反复的、大幅度的程式动作表现请神驱邪、祈福及简单的战斗故事)。傩神(传说中驱除瘟疫的神灵)。
笔画数:12;
部首:亻;
笔顺编号:325432411121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