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包含了哪些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3 03:42:06
孙子兵法包含了哪些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

孙子兵法包含了哪些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
孙子兵法包含了哪些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

孙子兵法包含了哪些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
一.唯物主义的立场
  我国传统社会,神秘主义影响极大,诸多重大历史事件都可发现其踪迹,秦末陈胜吴广派人夜扮狐狸叫“大楚兴,陈胜王”,树立人们抗秦信心,凝聚人心,刘邦斩蛇起义等等.然而《孙子兵法》严厉禁止占卜预言之类活动及传播小道消息,因其极有可能被敌人利用扰乱我军心,一旦传播开来,很难禁止其影响,故军中必须“禁祥去疑”.孙武认为,最终胜败从来都是建立在两军实力对比基础上的,“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善用兵者必须先考查敌我力量对比情况,在己方占优势时方可开战,以卵击石只能自取灭亡,绝不可将胜利寄于鬼神力量之上,胜利只能建立在实际力量对比上.善用兵者,每一战,需集中兵力形成对敌优势,方可保证胜利,“兵非贵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决战则要等到总体实力胜过敌人时方可.作战要求“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至于掌握敌情则只能依靠情报人员,而绝“不可取于鬼神”,这就为料敌致胜打下了坚实可靠的基础 .
  二.以对立统一方法全面看待战争全局.
  1.全面认识战争之利与害.
  孙武认为,只有在有足够利益时方可发动战争,“非得不用,非利不动`,非危不战”,军争最难之处就是争利,就是变不利为有利,“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发动战争需极其慎重,因负作用实在太大,巨大的物资消耗,国家建设发展放缓以至停顿,人们生命财产时刻面临着极大威胁 ,甚或面临灭国之灾.“主不可怒而兴师,将不可愠而致战”,恼怒之后有再喜悦的机会,但是国家亡了却不可能复存,人死了却不可能复生,必须慎战,没有较大的把握绝不能发动战争.当然战胜好处极大,可以达到别的手段不可能达到之目的,如夺取对方的物资国土,壮大自己,削弱甚至消灭敌人,消除对本国的威胁等等.
  孙子认为,只有全面认识战争之益处害处,才能更好维护发展本国利益,才能最大限度抑制其负作用,将战争之害引向敌方以削弱敌人壮大自己,“因粮于敌”就是一种方法,用敌人的物资来补充自己,将战灾引向敌国.思考战争问题,必须“杂于 利害”,“杂于利则务可信,杂于害则患可解”,认识自己的长处,可增强己方信心,认识已方不足之处,可预先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以免措手不及,被敌利用.全面认识敌我之长处短处,才能以己之长击敌之短,才能避免己之短被敌利用.
  2.全面看待将领“仁”与“严”.
  孙子认为,将领必备素质有五:“智信仁勇严”,曹操注:“智能发谋,信能赏罚,仁能附众,勇能果敢,严能立威”.将领只有关心士兵爱护士兵,才能受士兵真心拥护,才能激励战士们奋勇杀敌,反之若将领残暴不仁,甭说让士兵英雄杀敌,临阵投敌以泄私愤都有可能.从另一个方面讲,必须从严治军,没有严明军纪,就不可能有较强战斗力.“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对于已经亲附的士兵,必须以严明的纪律约束之,否则就像骄纵的儿子,无法较好指挥使用,“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
  3.《孙子兵法》中还有许多既对立又统一的范畴,如虚与实,诈与信,分与合,奇与正等等,说明孙武能自觉运用对立统一的方法来全面分析研究战争,这正是《孙子兵法》数千年被奉为兵家圣典的原因之一.
  三.用发展的变化的观点来待战局争取胜利.
  1.因敌变化而随机应变制订相应战法致胜.
  《虚实》篇中说:“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兵形与水流相似,水总是避开高处流向低洼处,军队也总是避开敌方的强大之处而攻击敌人的薄弱点,水流因为地形而改变自己的流向,军队则根据敌军的布局而制订相应作战方法,能根据敌军的变化而随机应变取胜,就可称用兵如神了.孙武认为,取胜没有其他好法,不过是根据敌军的变化而随机应对,寻找敌人的薄弱点打击之,集中兵力形成对敌优势,以己之实攻敌之虚.战法无定法,需根据敌方和外界条件变化随时改变,机械套用别人战法只能适得其反.《虚实》篇说:“因形而措胜于众,众不能知,人皆知吾胜之形,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大家都知道我用何种战法战胜敌人,但都不知道我是怎么制订出这种战法的,机械套用别人战法不行,凭空想像更不行,只能根据敌人的变化寻找敌弱点或用计诱其暴露弱点来胜敌.
  2.主动创造条件变“胜不可为”为“胜可为”.
  孙武认为,“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可胜敌之条件是否出现,不依自己意志为转移,而取决于敌人是否犯错暴露弱点,己方能做的只是保证自己不暴露弱点,立于不败之地,随时捕捉敌人出现的疏漏,然后迅速采取措施战胜之.所以说“胜可知,而不可为”.
  孙武同样认识到主观能动性之重要,认为可以通过主动进攻,使敌不知战地战日,以至“所备者多”,与我直接作战之力量就会大大减少,于是就能形成对敌优势,“敌虽众,可使无斗”,就易取胜,“胜不可为”就能变成“胜可为”.
  “形人而我无形”,“以利动之,以卒待之”,还应隐蔽我方虚实,诱敌现形,以假形示敌,用小利诱敌,使其产生错误判断,采取不当战法,露出破绽,主动创造胜敌条件,我用重兵击之.
  用联系的方法看待战争例子也不少,要求军队如率然(常山之蛇)首尾相互救应,“善用兵者,譬如率然”.“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国家贫富决定战争胜负,“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政治清明与否决定战争胜负,“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数千年军事指挥者依靠《孙子兵法》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创造一个又一个辉煌战例,至今《孙子兵法》还有其实用价值,皆因其能自觉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战争,能真实客观反映战争规律.唯物辩证法永远是我们认识并改造世界有力武器!

《孙子兵法》又称《孙子》,是我国两千五百多年前春秋末期伟大军事家孙武的著名军事理论著作。《孙子》所阐述的思想是我国古代军事文化的结晶,揭示了古代战争取胜的一般规律、特点和原则,具体记述了战略战术的运用,是令人叹为观止的罕世文化珍品。《孙子》为古今中外军事家所注重,为文人所研究和赏识,流传甚广,影响极大,具有永久的魅力。在中国流传的大概二千种以上的兵书中它是最早的,在世界兵典中它也是最早最全的。书仅...

全部展开

《孙子兵法》又称《孙子》,是我国两千五百多年前春秋末期伟大军事家孙武的著名军事理论著作。《孙子》所阐述的思想是我国古代军事文化的结晶,揭示了古代战争取胜的一般规律、特点和原则,具体记述了战略战术的运用,是令人叹为观止的罕世文化珍品。《孙子》为古今中外军事家所注重,为文人所研究和赏识,流传甚广,影响极大,具有永久的魅力。在中国流传的大概二千种以上的兵书中它是最早的,在世界兵典中它也是最早最全的。书仅十三篇,六千多字,而“用兵之法悉备”,它被誉为“兵家圣典”。孙子和孔子一样被尊崇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一部兵书为何流传那么久远,至今仍然有重大的探讨价值和现实意义?笔者认为主要是它的核心的哲学思

收起

大话空话少一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