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会礼仪小故事字越少越好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05:21:11
关于社会礼仪小故事字越少越好

关于社会礼仪小故事字越少越好
关于社会礼仪小故事
字越少越好

关于社会礼仪小故事字越少越好
曾子避席
“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很多人都向他学习.
程门立雪
杨时(1053?1135)是北宋时一位很有才华的才子,南剑州将乐人(今属福建).中了进士后,他放弃做官,继续求学.
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兄弟俩是当时很有名望的大学问家、哲学家、教育学,洛阳人,同是北宋理学的奠基人.他们的学说为后来的南宋朱熹所继承,世称程朱学派.
杨时仰慕二程的学识,投奔洛阳程颢门下,拜师求学,4年后程颢去世,又继续拜程颐为师.这时他年已40,仍尊师如故,刻苦学习.一天,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杨时碰到疑难问题,便冒着凛冽的寒风,约同学游酢(1053?1123年)一同前往老师家求教.当他来到老师家,见老师正坐在椅子上睡着了,他不忍打搅,怕影响老师休息,就静静地侍立门外等候.当老师一觉醒来时他们的脚下已积雪一尺深了,身上飘满了雪.老师忙把杨时等两人请进屋去,为他们讲学.
后来,“程门立雪”成为了广为流传的尊师典范.
张良拜师
张良是西汉高祖刘邦的军师,他的祖先是韩国人.在秦灭韩后,张良立志为韩国报仇.有一次,因刺杀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
张良在下邳闲暇无事.有一天他到下邳桥上散步,碰到一个老人,穿着粗布短衣,走到张良旁边,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桥下.然后回过头来冲着张良说:“孩子!下桥去给我把鞋子拾上来!”张良听了一愣,很想打他一下,但一看他是个老人,就强忍着怒气,到桥下把鞋拾了上来.那老人竟又命令说:“把鞋子给我穿上!”张良一想,既然已经给他拾来了鞋子,不如就给他穿上吧,于是就跪在地上给他穿鞋.那老人把脚伸着,让张良给他穿好后,就笑嘻嘻地走了.张良一直用惊奇的目光注视着他的去向.那老人走了里把路,又折回身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孩子是能培养成才的.5天以后的早上,天一亮,就到这里来同我会面!”张良跪下来说:“是.”第五天天刚亮,张良到了下邳桥上.不料那老人已经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就生气地说:“和老人约会,怎么迟到了?以后的第五天早上再来相会!”说完就离去了.到第五天早上,鸡一叫,张良就赶去,可是那老人又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又生气地说:“怎么又掉在我后面了?过了五天再早点来!”说完又走了.到第五天,张良没到半夜就赶到桥上,等了好久,那老人也来了,他高兴地说:“这样才好.”然后他拿出一本书来,指着说道:“认真研读这本书,就能做帝王的老师了!过十年,天下形势有变,你就会发迹了.以后13年,你就会在济北郡谷城山下看到我?那儿有块黄石就是我了.”老人说完就走了.
早上天亮时,张良拿出那本书来一看,原来是《太公兵法》(辅佐周武王伐纣的姜太公的兵书)!张良十分珍爱它,经常熟读,反复地学习、研究.
10年过去了,陈胜等人起兵反秦,张良也聚集了100多人响应.沛公刘邦率领了几千人马,在下邳的西面攻占了一些地方,张良就归附于他,成为他的部属.从此张良根据《太公兵法》经常向沛公献计献策,沛公认为很好,常常采用他的计谋,后来成了刘邦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师.刘邦称帝后,封他为留侯.
张良始终不忘那个给他《太公兵法》的老人.13年后,他随从刘邦经过济北时,果然在谷城山下看见有块黄石,并把它取回,称之为“黄石公”,作为珍宝供奉起来,按时祭祀.张良死后,家属把这块黄石和他葬在一起.
千里送鹅毛
“千里送鹅毛”的故事发生在唐朝.当时,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首领为表示对唐王朝的拥戴,派特使缅伯高向太宗贡献天鹅.
路过沔阳河时,好心的缅伯高把天鹅从笼子里放出来,想给它洗个澡.不料,天鹅展翅飞向高空.缅伯高忙伸手去捉,只扯得几根鹅毛.缅伯高急得顿足捶胸,号啕大哭.随从们劝他说:“已经飞走了,哭也没有用,还是想想补救的方法吧.”缅伯高一想,也只能如此了.
到了长安,缅伯高拜见唐太宗,并献上礼物.唐太宗见是一个精致的绸缎小包,便令人打开,一看是几根鹅毛和一首小诗.诗曰:“天鹅贡唐朝,山高路途遥.沔阳河失宝,倒地哭号啕.上复圣天子,可饶缅伯高.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唐太宗莫名其妙,缅伯高随即讲出事情原委.唐太宗连声说:“难能可贵!难能可贵!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这个故事体现着送礼之人诚信的可贵美德.今天,人们用“千里送鹅毛”比喻送出的礼物单薄,但情意却异常浓厚.
蔡元培为两字向人道歉
近代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于1912年3月就任中华民国教育总长以后,位尊名显,但他依然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谦虚谨慎.
一天,蔡元培阅读《晨报》,无意读到了一个叫胡玉缙的人写的一篇研究孔子的文章.由于内容生动、材料丰富、详实、引起了他的浓厚兴趣,一连读了几遍.他一边读一边想:此文写得这样好,其作者一定是个研究孔学的专家,而教育部刚刚组建,正需要这种有学术专长的人来任职,不妨将其聘请入部.于是,指示下属官员起草了一封致胡玉缙的信.
胡玉缙在当时的学术界还只是一个无名小卒,他与蔡元培素昧平生,现在有蔡元培这样的大人物来举荐他,本应是感激不尽.可是,出乎人们的预料,胡玉缙接到邀请信后,非但没有任何感谢蔡元培的表示,却给蔡元培发出了一封抗议信,胡玉缙为何如此不近人情呢?
问题就出在信中的个别字上.信的全文是:“奉总长谕:派胡玉缙接收(教育部)典礼院事务,此谕.”按字面来理解,“谕”和“派”两个字是上级对下级而言的,包含着必须服从的意思.而胡玉缙这时并不是教育部雇员,不存在上、下级关系,因此他感到不是滋味.特别是“谕”字,本来是封建专制时代使用的一个“特定词”,应该随清朝的灭亡而废除,现在竟出现在民国政府下文的文件中,实属于严重的政治错误,所以,胡玉缙认为这是无法容忍的.
蔡元培接到胡玉缙的信后,内心深为不安.他立即给胡玉缙复信表示歉意,信中说:“因为公务繁忙,百端待举,对前清陋习尚未来得及讨论革除,所以教育部官员便袭用了‘谕’字和错误地使用了‘派’字,责任由我来负责.”蔡元培希望胡玉缙不要计较字句上的毛病,尽快接受聘请来教育部工作.
蔡元培因部属拟稿用字失当,而主动承担责任,向人道歉,此事看似虽小,但从中折射出的这种律己不苟的高尚精神是十分可贵的.
领袖给农民让路
1948年5月的一天,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有位叫阎如魁的农民,挑着一担从外地买来的粮种朝村里走.当走到离村边不远的田间小路时,他发现有几个人正迎面而来,定睛一看,原来是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董必武等中央领导同志.他们一边走,一边在谈着什么,传来一阵阵爽朗的笑声.
阎如魁很高兴地迎了上去,但是这条小路很窄,两旁又是水沟,相对很难通过.阎如魁正想掉转担子让路的时候,忽然看见走在前面的毛泽东同志抢先一步,跳过路边水沟.毛泽东同志跳过后,幸好抱住了一棵柳树才没摔倒.紧接着,周恩来、朱德、董必武等同志也相继跳过水沟.领袖给农民让路,使阎如魁非常感动,又觉得过意不去,激动地走到领袖面前不知道说什么好.毛泽东同志亲切地对他说:“这担子怕有100多斤吧?挑这么多,可别把身体压坏呀!”
著名小说《镜花缘》的作者李汝珍,青年时代曾向往一个“礼乐之邦”、“好让不争”的社会,他在小说中描绘了一个“君子国”,这个国家“耕者让田,行者让路”,“士庶人等,举止言谈,莫不恭而有礼.”李汝珍的向往是美好的,但只是美好的幻想;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人民的生活是美好的,前人的幻想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
少奇同志的“请”字
一位同志被组织调到刘少奇同志身边工作,第一次见面,少奇同志对他说:“我这里文件很多,有情况简报,有各省、各部门送来的报告,我看不赢(注:湖南方言,即看不完的意),因此,请你来帮个忙.”少奇同志还说:“忙起来之后,我可能会忘记一些事,请你不必多顾虑,尽管大胆提醒我.”
少奇同志每天起床后,因为工作非常繁忙,除去吃饭时间,经常工作到深夜,中间很少休息.身边工作的同志看到这种情况,为了保证他的身体健康,就常在他工作了一段时间后,走到他的身边提醒或劝告他休息一下.可是,因为少奇同志工作起来思维非常集中,以致有时对劝告他的同志不大在意,或者没有答复.过后,少奇同志却以内疚的心情对身边的同志说:“你们叫我休息,我十分感谢你们.但是,有时我的精力过于集中,对你们的好意,可能态度生硬了一点,对不起,请你们谅解.”
“请帮个忙”,“请你们谅解”,这是少奇同志对他身边工作人员常说的话.这些话听起来很普通,实际上都表现着少奇同志对人的尊重,语言的文雅.
校园礼仪小故事?礼仪小标兵的一天
晨曦灵动的清晨,伴着小鸟清脆的啼啭,让我们穿着洁净、洋溢着生命之色的绿色校服,戴上那条寄托着烈士希望的鲜艳红领巾,去上学.校园和往日一样宁静而美丽.小径上,花园边,见到老师、同学,让我们把晨光般明净的笑容、小鸟般动听的声音送给他们?“老师您早!同学您好!”
呀,我们的语文老师已经在教室里指导早读了,我迟到了!好愧疚哦!“报告老师,我来晚了,对不起!”“没关系,请进,以后早点!”老师亲切的笑容让我的心好温暖.“以后早点!”我会记得的!
做早操了,我们安安静静地在教室门口整队.雄浑的运动员进行曲响起来,我们踏着整齐的步伐走向操场.楼梯窄了点,没关系啊,我们靠右走,就不会和其他班级同学相撞.
晨会课上,老师讲到有同学直呼家长老师姓名,这可不好,师长是我们最敬重的,应该用尊称啊.还有同学喜欢给人起绰号,那就更不礼貌啦,要知道人人都有自己的弱点、隐痛,只有好好呵护别人的心灵,校园才会是温馨的家啊.
下课啦,我得首先做好学习准备工作啊.而后呢,到走廊静静地欣赏蓝天,或者不远处的绿树红花,感受生命勃然向上的喜悦.当然,活泼的我也会和同学做些有益的小游戏,舒展一下身心啊.
多美妙的乐音啊,那可是我们的上课铃声,赶快进教室!讲台上,老师已经微笑着对我们说那句好熟悉的话了:“上课!”班长响亮地回应:“起立!”看,我们立正的姿势多标准啊,眼睛里呢也满是笑意,在向老师行注目礼!听,我们的声音也整齐响亮,那声“老师好”,可是从心里发出的.自然,伴随着声音的标准鞠躬礼也在告诉老师,我们尊敬他,喜欢他.
还没感觉,一堂充满欢声笑语的课结束了.“下课!”“起立!”“谢谢老师!”短短的话语,却充盈着我们和老师共同探讨问题,收获知识的愉悦.再看我们的鞠躬礼,是否更多了对老师的感谢?
下课了,看同学们活跃游戏的身影,也想参加,可我是数学课代表哦,作业收齐,得送到老师那!从小妈妈就教育我,不能随便翻看他人的书包、日记、信件,不可以打听别人的隐私.老师办公室,就更不可以随便进了.看我的!我轻快地到老师办公室门前,看见老师正在埋头钻研教材呢,我真不忍心打扰老师的工作,于是轻轻地敲了三下办公室的门,老师听到了响声抬起头对我笑笑,温和地说:“请进!”可以走近老师了,我的笑容自然更甜了!
第三节课是体育课,又可以在绿草茵茵的足球场放飞我儿时的梦想了.我得快跑,争取占个有利地形.不好,值日老师向我挥红牌了!怎么办,好好认错吧:“对不起,值日老师,我刚才不应该飞跑,那很危险!”值日老师看我那么虚心,就给我改过的机会了.谢谢你,老师!
可以吃午餐了!我的肚子早就向我抗议了,不过我还是要听从保育员阿姨、值日老师的安排,排好队,打好饭菜,到我的老位置安安静静用餐.不急不急,吃饭要细嚼慢咽.青菜我不喜欢吃,但里面有丰富的维生素,为了我的健康,当然要好好品味.
哈,今天下午有外校领导、老师来我校参观学习,我虽然不是司仪,可我的形象也代表学校啊.有个陌生的老师正向我走来呢!我马上让路,甜甜地对她笑,说:“阿姨好!老师好!”大概那位老师是被我的笑容感染了,也回应我:“小同学好!“多好啊,我们在校园相遇,虽不知道对方的姓名,却拥有一份温暖的情谊.
放学啦,又可以回到我暖暖的小家了!走之前,我不会忘记把今天最纯净明朗的笑容和那声清脆满是留恋的“老师再见、同学们再见”留下!
看了我的一天,你是否感觉我是个礼仪小标兵?是?!谢谢,那你和我一样吧!
家庭礼仪小故事?懂礼貌的小华
“叮铃铃”,清脆的铃声打破了黎明的寂静.小华一骨碌起了床,拉开窗帘一看,啊,好一个明亮的世界呀!小鸟在枝头欢快地歌唱.他迅速穿好衣服,看见妈妈在做早饭,爸爸在洗脸,小华向爸爸妈妈问了声“早上好!”洗漱完毕,
吃过早饭,对爸爸妈妈说了声“再见”,就去上学了.小华在学校度过了一个愉快的上午.中午放学回到家,小华按按门铃,奇怪,怎么没人开门呢?他用钥匙开了门,发现爸爸、妈妈不在家,桌上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小华,奶奶得了重感冒,我们陪她去医院了,一会儿就回来.
不一会儿,门铃响了,小华打开门一看,是一位陌生的叔叔,他问:“您找谁?”那人说:“我找你爸爸有事.”小华说:“我爸爸不在家,请您晚上再来吧!”过了一会儿,爸爸、妈妈带着奶奶回来了,小华赶快过去搀扶奶奶,关切地问道:“奶奶,您好点儿吗?您先在床上躺一会儿,我去给您倒杯水.”奶奶微笑着夸奖小华:“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吃中饭了,小华主动地帮着盛饭,端菜,啊!今天有糖醋排骨,这可是小华最爱吃的菜了,他把这盘菜端到了爸爸跟前,爸爸说:“这是专门为你做的”.小华说:“您是长辈,该您先吃”,爸爸高兴地笑了.妈妈不停地往小华碗中夹排骨,小华说:“妈妈,老师说,素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吃了有利于健康,而且吃饭时要细嚼慢咽.”妈妈听了,对爸爸说:“咱家的小华懂的真是越来越多了.”
下午放学后,小华在认真地做作业,这时,电话铃响了,小华拿起话筒说:“您好,请问您找谁?”原来是中午来过的那位叔叔来电话找爸爸,小华对他说:“爸爸今晚7点钟回来,到时候,您再和爸爸联系吧!”吃过晚饭,爸爸在看新闻联播,这时小华想起今天有《神奇宝贝》看,等爸爸看完新闻联播后,小华征得爸爸的同意调换了频道,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他看见爸爸在打电脑,就把音量调小了点,这时门铃响了,小华打开门一看,原来是那位叔叔,小华热情地给叔叔开了门,给叔叔倒了一杯热茶,叔叔送给小华一辆小赛车,小华高兴极了,双手接过赛车,说:“谢谢叔叔!”爸爸和叔叔谈话时,小华轻轻地把房间门关上了.过了一会儿,叔叔要走了,小华和爸爸一起把叔叔送到门口,对他说:“叔叔再见,欢迎您下次再来.”叔叔摸摸小华的头,对爸爸说:“你的儿子真有礼貌.”
第二天是双休日,上午,妈妈带着小华去姑姑家玩,小华和表姐表弟在一起开心地做游戏.小华对妈妈说:“妈妈,我想去同学王文文家玩.”妈妈说:“别回来晚了.” 小华高兴地答应了妈妈.晚上,小华和爸爸妈妈道了晚安,躺在床上,不一会儿就进入了甜美的梦乡.
社会礼仪小故事?“今天过得真有意思”
新的一天又开始了.小明吃完早饭,又像往常一样在穿衣镜前整了整衣领,系好红领巾,还检查一下拉链是否拉好.妈妈在一旁笑着说:“又不是去参加演出,何必这么认真?”小明回答:“妈妈,良好的仪表是对别人的尊重,到公共场所穿着就应该整洁、大方!”说完,他对妈妈说了声“再见”,就去上学了.
不多久,小明就走到了公交车站点,在站台上等车的还有好些人.不知谁喊了一声:“看,车来了!”人群一拥而上,把车门都堵住了.售票员阿姨连忙请大家排队上车,小明自觉地排到队伍的最后面.车刚要开时,又上来了一位老奶奶,此时车上已经没有空的座位了.小明看到这个情景,连忙站起身说:“老奶奶,请您坐我的位置吧!”说着,上前扶老奶奶坐下.老奶奶感激地说:“谢谢你,小朋友!”小明微笑着说:“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不知怎么回事,司机猛一刹车,小明重心不稳,不小心踩到了旁边一位阿姨的脚.他不好意思地打招呼:“对不起,阿姨,把您踩疼了吧!”阿姨笑了:“没关系,小朋友,你也不是故意的.” 车终于到了站点,再走几分钟就到学校了,前面忽然传来一阵哄笑,小明一看,原来是几个小朋友围着一位盲人叔叔,有的给他乱指方向,有的还朝他扔东西,小明连忙上前制止了这些不懂事的小朋友的行为,他扶着盲人叔叔,热情地把他送过了马路.
中午放学,小明和同学兴致勃勃地走在回家的路上.迎面走来了几个外国友人,看样子是来旅游的.同学兴奋地抓着小明的肩说:“嗨,那儿有老外,我们上去打个招呼吧!”小明说:“好啊,见到外宾就应该主动问好.”他们用刚学会的英语热情地向这些外国友人问好,其中两名外宾向小明打听天目湖怎么走,小明仔细地指点他们乘车路线,还向他们介绍了天目湖的主要景点.几位外国友人不住地竖起大拇指说:“中国小朋友,真棒!”说着,还赠送了他们一人一份精致的小礼物.小明微笑着双手接过,又向他们回赠一套明信片.
回到家后,妈妈责备小明:“怎么这么晚才回来?”小明正想解释,忽然发觉妈妈今天好像很不高兴的样子,就问她怎么回事.原来早晨妈妈洗衣服后来不及脱水,直接把衣服晾在外面,把楼下阿姨家晒的被单淋湿了,她刚刚上门来和妈妈评理,难怪妈妈憋了一肚子气.小明想了一会儿,笑着对妈妈说:“好了,妈妈,犯不着为这点小事生气,待会儿我下楼给阿姨道个歉.”“什么?”妈妈睁大了眼睛,“为什么要给他们家道歉?早晨我晒衣服时,他们家又没晒被单.”小明耐心地对妈妈说:“邻里之间应该互相帮助,我们家住在楼上,要多为楼下邻居想想.您忘了,上次我们家衣服掉下去,还是那位阿姨送上来的!”爸爸在一旁笑着说:“还是我们家小明懂事!”
晚上放学回家,妈妈兴冲冲地说:“今天我们不用烧晚饭了,你爸爸的同学请咱们吃晚饭.”“是那个杨叔叔吗?”小明问.“对,是他.”妈妈提醒小明,“他们一家可都是回族人,去作客时可要注意啊!”小明说:“我知道了,在杨叔叔家我保证不谈与猪肉有关的内容.”妈妈笑了,叫小明赶紧去把作业完成.
到了5:30分,爸爸下班回家了,小明一家三口兴致勃勃地来到杨叔叔家.小明在门上轻轻地敲了三下,“谁呀?”屋里传出了杨叔叔的声音.“我是小明,和爸爸妈妈一起来的!”小明高声答到.门开了,杨叔叔微笑着站在门口,“欢迎你们来作客,快请进!”小明把妈妈准备好的礼物递给杨叔叔,和爸爸妈妈换好拖鞋,这才走进客厅.
晚餐丰盛极了,妈妈直夸女主人手艺好,杨叔叔也不住地给小明夹菜,小明总是笑着表示感谢.晚餐后,杨叔叔说:“小明,听说你很喜欢唱歌,对吗?我这里刚好有几张音乐会的入场券,待会儿你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看吧!”小明高兴地接过票,连声说:“谢谢叔叔!”
从杨叔叔家出来,小明一家三口就打的去了体育场.这场音乐会真是精彩极了,小明听得如痴如醉,每场演出结束,他们都抱以最热烈的掌声.
回到家里,小明兴奋地说:“今天过得真有意思!”

《孔融让梨》

《孔融让梨》、《柳公权拜师》、《请客》、《晒冰棍》《相敬如宾》、《凉席温被》《废寝侍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