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初中物理、化学知识总结与习题?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3 02:12:19
谁有初中物理、化学知识总结与习题?

谁有初中物理、化学知识总结与习题?
谁有初中物理、化学知识总结与习题?

谁有初中物理、化学知识总结与习题?
我有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送给你分享:
八年级上册
引言:
1、物理学是研究有关物质、运动、能量等最基本的科学知识,学习对自然奥秘进行探究的方法,培养动手、动脑的能力,并领悟物理与生活、与社会 的关系.
2、科学探究所包含的要素有:⑴发现并提出问题;⑵做出猜想和假设;⑶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⑷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来收集证据;⑸评价证据是否支持猜想和假设;⑹得出结论或提出新的问题;⑺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交流和合作也是不可缺少的.
第一章 《声现象》
1、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2、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声源.
3、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真空铃实验与理想实验法);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称为介质;我们通常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4、声音是一种波,我们把它叫做声波.它能使物体振动,能粉碎体内小石,这些都表明声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作声能.人们利用声音主要利用它传递信息和传递能量.
5、反映声音特性的三个物理量是响度、音调、音色,人们通常将它们称为声音的三要素.
6、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声源振动的频率,声源振动频率 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7、声音振动的快慢常用每秒振动的次数---频率表示.频率的单位为赫兹,简称为赫,符号为Hz.例如:某人的心跳的频率是1.2Hz,其意义是:某人的心脏每秒跳动1.2次
8、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振幅指声源振动的幅度;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9、人们听到的声音的大小不仅跟振幅有关还与距声源的距离有关.
10、音调高的声音其响度不一定大,同理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也不一定高.
11、即使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我们也能分辨出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靠的是音色.
12、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其中在固体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在一个充满水的长自来水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可以听到三次声音,第一次是在自来水管中传播的,最后一次是在 空气中传播的.
13、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是指固体废物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噪声污染.
14、从物理学角度看:乐音是指物体有规则振动而产生的声音,其波形是有规律的;噪声是指无规则振动而产生的声音,波形是无规律的.
15、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或人们在某些场合“不需要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16人们用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人耳刚刚能听到的声音为0dB.不同级别的声音对人们的影响不同.为了保证人的正常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了保证听力不受损伤,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 .
17、减弱噪声的途径有(1)在声源产生处控制(改变、减少或停止声源振动)
(2)在传播过程中(隔声、吸声和消声)(3)在人耳处减弱澡声(戴护耳器,
如耳罩、耳塞、头盔等),其中最有效的是在声源产生处控制.
18、各种材料的隔声性能是不同的,除隔声材料外,物理学还利用“以声消声”的方法来控制噪声,这种技术叫“有源消声技术”.以声消声是利用两个声波的疏部和密部相互抵消进行的.
19、人耳能听到声波的频率范围在20Hz至20000Hz之间,把它叫做可听声.
20、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是指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21、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等特点.超声波已广泛运用于探伤、定位、测距、测速、清洗、焊接、碎石、造影等方面.次声波具有可以传得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且无孔不入等特点.科学家目前正在研究、监测和控制次声波,以便有效地避免它的危害,并将它作为预报地震、台风的依据和监测核爆炸的手段.
22、超声波测速根据多普勒效应;听到回声的条件是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秒以上,不能区分则回声加强原声.
23、人的听觉是怎么产生的,如何用示波器反映声波,波形是如何反映声音的三要素的.
第二章 《物态变化》
1、通常情况下,人们将物质的固态、液态、气态称为物质的三态.物态变化与温度有关,物态变化过程伴随着能量的转移,即吸热的物体能量增加,放热的物体能量减少.物态变化有熔化、汽化、升华、凝固、液化、凝华六种形式,其中需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三种形式,需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凝华三种形式.
2、固态物质其形状和体积固定,不具有流动性;液态物质形状不固定体积固定具有流动性;而气态物质形状和体积都不固定,且具有流动性.
3、酒精灯的使用:⑴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应该用外焰加热;⑵绝对禁止用一只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⑶熄灭酒精灯时必须用灯帽盖灭不能吹灭;⑷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4、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温度有“高”“低”之分,而无“有”“无”之别.
5、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它的原理是利用测温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
6、温度计上的字母C表示所使用的是摄氏温标,它是由瑞典物理学家摄尔修斯首先规定的,它以通常情况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零度,以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在0度到100度之间等分为100份,每一等份是摄氏温标的一个单位,叫做1摄氏度,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7、温度计的正确使用:使用前应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要充分接触(测量液体的温度时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待示数上升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仍与被测物体接触,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8、体温计是根据水银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其测量范围是35℃到 42℃,测量时可准确到0.1℃.体温计不同于普通温度计的结构上的特点是:在体温计玻璃泡与毛细管连接处的管孔特别细,且有弯曲.这一特点决定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也决定了体温计在使用前应用力向下甩一下.
9、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做汽化 ;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
10、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使气体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11、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的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沸腾是液体在一定温度(沸点)下进行的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12、影响蒸发快慢因素为:1、液体的温度的高低 ;2、液体的表面积的大小;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液体的种类不同蒸发快慢也不同
13、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相同点:(1)、都是汽化现象;(2)、都需要吸热
不同点:(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沸腾只在一定温度下;(2)、蒸发只在液体的表面发生,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3)、蒸发是缓慢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剧烈的汽化现象.
14、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称之为液体的沸点;其影响因素是液面上的气压的大小.气压越大,液体的沸点越高.液体沸腾的条件是①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液体沸腾的特点:恒温沸腾.
15、熔化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凝固是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16、根据物质熔化和凝固所经历的过程不同分为:晶体和非晶体;它们在热学上显著的区别是晶体有熔点和凝固点:即晶体在熔化和凝固时温度保持不变;而非晶体没有:即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时温度是变化的.常见的非晶体有:玻璃、沥青、松香,蜂蜡等.
17、熔点是指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凝固点是指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不同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一般不同.掺入杂质和增大压强可降低晶体熔点.
18、晶体熔化的条件是:①达到熔点②继续吸热;晶体凝固的条件是:①达到凝固点②继续放热.晶体熔化的的特点是:恒温熔化;晶体凝固的的特点是:恒温凝固.
19、高烧病人常用冰袋降温,这是因为冰熔化时需要从人体上吸热;北方的冬天,常在地窖里放几桶水,可防止地窖里物品冻坏.这是利用水凝固时放热的作用.
20、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21、升华时吸热;凝华时放热.如舞台获得烟雾效果就是利用干冰升华时吸热从而使周围的空气中水蒸气温度降低液化成小液滴的缘故;
22、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是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以蒸发的形式汽化的.当夜间气温降低时,白天在空气中形成的水蒸气会在夜间较冷的地面、花草、石块等上面液化成小水珠,这就是露.如果空气中有较多的浮尘, 当温度降低时,水蒸气就液化成小水珠附在这些浮尘上,形成雾.深秋或冬天的夜晚,当地面温度迅速降到0℃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凝华而形成固态的小冰晶,这就是霜.
23、熟悉下列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
(1)霜 ---凝华; (2)雾---液化;
(3)露---液化; (4)用久的灯丝变细----升华;
(5)冰冻的衣服也会干---升华; (6)大雾消散---汽化;
(7)铁水变成铁锭----凝固; (8)夏天吃冰棒解渴---熔化;
(9)自来水管外“冒汗”---液化; (10)用久的灯泡发黑 先升华后凝华;
(11)打铁淬火时有白气是先汽化后液化.
24、熔化图像和水的沸腾图像所包含的含义,
25、高压锅和电冰箱的原理和航天技术中的物态变化
26、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的物态变化
第三章 《光现象》
1、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知道光是一种电磁波.
2、白色光是不是单纯的光,是复色光,它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不同的色光组成,当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七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首先用实验研究光的色散现象的是英国物理学家牛顿.
3、光的三原色是指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指红、黄、蓝.
4、通过对比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是不同的.
5、有色的透明物体只能透过和它颜色相同的色光,即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所透过的色光决定的.
6、有色的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和它颜色相同的色光,即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所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7、光具有的能量叫光能.太阳的热主要是以红外线的形式传送到地球上来的.
8、光按照可见与不可见分成可见光和不可见光两类.紫外线和红外线都属于不可见光.
9、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因此它具有热效应;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它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10、光在传播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不能到达的区域便产生了影子,这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11、把手放在发光的电灯和墙之间,墙上便出现了一个暗的影子,这一现象说明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1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其值是3×108m/s=3×105Km/s,光在空气中的速度与此值近似相等.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要比真空中要慢:
v真> v空> v水> v玻
13、熟悉一些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现象:激光准直 、激光测距、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三点一线射击、排队看齐、太阳光斑、立竿见影、日食月食、针孔照相机等.
14、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15、表面是平滑的镜子叫平面镜.平面镜的成像特点是:①平面镜所成的像不能呈现在白纸上,是虚像.②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③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④像到镜的距离与物到镜的距离相等.⑤像与物以镜面对称的.
16、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在桌面竖立一块玻璃作为平面镜.实验时,要使镜后的物体与镜前物体成的像重合,这是为了找到像的位置,从而发现平面镜成的像有大小相等的特点;如果用尺量出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则发现等距的规律;如果用笔画出物、像对应点的连线,则发现物、像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平面镜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17、平面镜成像的作图方法为对称法.
18、平面镜的主要应用有:(1)、利用平面镜成像;例:照镜子、利用平面镜扩大视野、牙医用来诊断病情的反光镜.(2)、利用平面镜改变光路,例:潜望镜等.
19、平面镜使用不当可能带来麻烦或光污染.例:夜间行车时,车内的景物在挡风玻璃上成的像干扰了驾驶员的视线.
20、凸面镜能扩大视野.例:汽车的后视镜、街头拐弯处的反光镜等.
21、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我们能看见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平面镜成像都与光的反射有关.
22、在“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中:第一步,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观察反射光线方向怎样改变,实验结论是: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第二步,把纸板的右半面F向前折或向后折,观察是否还能看到反射光线,实验结论是:反射光线、法线、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
23、光的反射定律是:反射光线、法线、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推论)
24、平面镜成虚像的根本原因是:它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形成的,而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所以不能用光屏来承接.
25、一束平行光射到平面镜上,反射光仍是平行的,这种反射叫做镜面反射;一束平行光射到凹凸不平的表面上,反射光射向各个不同的方向,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我们在各个不同的方向看见被照亮的物体,正是借助于漫反射.
重要实验和规律有: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重要应用有:直线传播、平面镜.作图主要是光的直线传播(小孔成像,视野)、利用光的反射定律作图、利用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像
第四章《透镜及其应用》
1、中央厚边缘薄的透镜是凸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凸透镜又叫做会聚透镜;中央薄边缘厚的透镜是凹透镜,它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凹透镜又叫做发散透镜;
2、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有:①“摸”:通过比较透镜中央和边缘的厚薄加以辨别;②“看”:通过靠近物体观察透镜的成像是放大还是缩小加以辨别;③“照”:通过透镜对平行光线是会聚还是发散加以辨别;④“晃”:透过透镜看书本上的文字,晃动透镜,看像的晃动方向和透镜的晃动方向.(同向是凹透镜,反向是凸透镜)
3、(1)主光轴:通过透镜球面的球心的直线.(2)光心:透镜的中心.
(光心是透镜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经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
4、(1)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F,称为焦点. (左右各有一个)(2)焦距:从光心到焦点的距离.用f 表示 (左右焦距相等)(凹透镜的焦点是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因此是虚焦点)
5、用实验方法估测凸透镜(远视眼镜)的焦距:将远视眼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外一侧,来回移动,直到纸上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测量这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到远视眼镜的距离,记录下来,即为焦距.其他方法有:远物成像,2倍焦距,等大光斑等
6、记忆、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并灵活应用:
物距
(u)像的情况像距
(υ)应用
倒立或正立放大或缩小实像或虚像
u>2f倒立缩小实像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