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2最基本的物理的知识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3 21:07:40
初2最基本的物理的知识

初2最基本的物理的知识
初2最基本的物理的知识

初2最基本的物理的知识
第一节 走进物理世界大门

一、教学目标要求
1.知道基础物理由力学、热学、声学、光学、电学等. 初步了解物质世界有宏观、微观、宇观三个层次.
2.经历阅读、思考、讨论,并动手做一系列简易的实验过程,初步体会学习物理与其他学科的不同方法.
3. 对物质世界产生神秘感,对物理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初步认识 “没有物理学就没有现代文明”的道理.
二、重点与难点
本节重点是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的三大社会功能.难点是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学在素质教育中的特殊性.
三、教学过程
1.情景创设
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
2.讨论交流与实验设计
教师再围绕什么是物理学,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这些问题,广泛应用生活中的器材开展实验:
(1)要求每个学生用纸片和橡皮做落体运动实验.
(2)学生用双手摩擦,或用手来回与铅笔摩擦,感受机械能变成热能的过程.
(3)摩擦带电实验.
(4)利用教室中的电器,演示电的现象等.
通过上述身边实验,引出物理学中力、热、声、光、电的不同内容.并为引出物理学广泛研究领域作准备.
3.介绍宇观世界、微观世界及其基本观测方法.
结合教材中的教材上图1-1-1、图1-1-2、图1-1-3及图1-1-4进行介绍,主要着眼于说明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学.说明:宇观世界的观测需要望远镜与探测器,而微观世界的观测与研究使用各种显微镜、粒子加速器即可.教师也可以针对哈勃太空望远镜、“勇气号”火星探测器等一些较为新奇的内容略作展开.
4.用图片、资料、多媒体,联系学生身边的事实以及家居生活的现代化设备,让学生谈谈对“物理学是改变世界的科学”这一论断的初步认识.
5.介绍一些科学家的事迹
6.作业:
1.回家与爸爸妈妈一起看物理书,讨论什么是物理学?讨论发生在家里的物理现象和物理学对社会进步的主要作用.
2.写一篇对物理学的初步认识的小论文.
3.做一些小实验
① 静电小实验
② 三原色陀螺

第二节 观察物质世界的运动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运动的普遍性,物质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 了解物质世界几种常见的运动形式,对每种运动形式能举出一些典型例子,初步知道它们和我们的生产、生活的关系.
2. 通过回忆、联想生活中大量运动,观察图片、演示实验、多媒体或动手做一些简单实验,经历认识不同形式物质运动的过程,知道观察研究不同物体运动要用不同的方法.
3. 通过对物质世界运动的观察,知道物质世界的运动多样性,复杂性,形成关注物质世界运动及其变化的意识.了解各种运动形式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科学技术紧密联系.初步认识物理学的进步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关系.
二、教学过程
1.导入: (谈话)通过本节学习,应使每一个同学认识到物质世界的运动形形色色,但是并不是每个物体的运动大家都能认识到,需要通过观察,有的是肉眼可以直接看到,但更多的是需要借助仪器(望远镜或显微镜)进行观察,有的需要通过间接观察和思考,才能知道它们的运动.这也是为什么本节的节名为“观察物质世界的运动”的考虑,希望能引起学生对周围世界各种运动的观察和研究的兴趣.
1.认识物质世界运动及运动的普遍性,渗透着运动的相对性.
①让学生体会判断物体静止和运动不能凭感觉,需要有科学方法;判断有些物质的运动如电磁波,热运动,虽然人眼不能直接看到,但可以由电磁运动、分子热运动产生的效应间接地观察.
②物质的运动的绝对性、与静止的相对性(举例说明)
2.逐个认识基本运动形式.
①教师拿出香水,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不知道)教师再打开香水盖喷,(学生回答:香水)你怎么知道的?(闻到了香气)香水在我手中,你们怎么会闻到?这说明了什么?香水分子在运动.
再充分利用教材的彩图,结合学生生活经验,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交流来进行,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分子热运动”的认识.
②开闭电灯、收音机、学生互打手机等来认识电电磁运动.
③介绍声的传播、光的传播等.这些是与学生们生活紧密相关的运动形式.
关于原子内部的运动与第一节介绍过的原子结构是密不可分的,原子内部有两种不同运动:一种是核外电子的运动,如导体的导电是原子核最外层电子变成自由电子的运动,原子发光、煤、石油、有机物燃烧是核外价电子的运动;X光、红外线、激光都是核外内层电子运动.另外一种是核内的运动,常见的是放射性现象,放出α、β、γ三种射线.这三种射线对生命物质都有杀伤作用,原子弹爆炸主要利用这三种射线形成杀伤力,核反应堆为什么要筑起厚厚的防护层,就是防止这些射线影响人体健康,医疗上则用γ射线杀死残害人体健康的癌细胞.
三、发展空间
(一)“家庭实验室”指导
(1)观察油滴在水面上运动.
(2)与妈妈讨论做饭中的物质运动形式.

第三节 认识物质世界的能量

一、教学目标
1. 知道一切物体都是有能量,不同运动形式对应不同能量. 初步了解光能、机械能、内能、电能、化学能和核能等能量形式. 知道各种能量之间可以转化,初步懂得利用能量的过程就是不同能量之间进行转化的过程.
2. 通过联系生活,观察教材图片,让学生们自己来认识常见的这些能量形式. 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初步认识不同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
3. 通过物质世界不同运动和能量形式的认识,尤其对能量转化利用的认识,使学生们对大千世界有一个概括的具体的认识,拉近了物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到物理学就在身边,物理学与我们人类生活、生产、社会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二、教学过程
1. 让学生们阅读课文,然后讨论下列问题
①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联系着哪些能量?学生们自己说说每天生活中至少应有哪些能量?
②我们日常生活中消耗的能量是怎么转化的,即什么能转化成什么能?
③如果世界上突然没有电能,整个社会将会怎么样?没有光能这个世界又将如何?
④怎样认识能源技术革命与人类社会进步的关系?
2.教师小结,并认识能量的转化
(1)点燃火柴,观察光能、内能和化学能及其互相转化.
(2)启闭教室内电灯、演示电能、光能和能内及互相转化.
(3)双手摩擦或手捋铅笔体验机械能、内能及互相转化.

三、发展空间指导
1. 观察自己家里的家用电器的能量转化,填写下表
洗衣机 电灯 热水器 电扇 电视 音响 电话
电能变成其他能量形式







2.将一细铁丝,来回反复弯折,可以折断铁丝,这时发现铁线是否烫手,分析一下这个过程能量转化.
3.社会调查:(1)市场有一种新型手电筒,不需要电池,晃几下就可以照明.(2)一种玩具塑料球,从高空落地弹起就可以闪出彩光.通过这些活动让同学们感受不同能量之间的转化.

第二章 走进实验室
第1节:学习科学探究

一、教学目标要求
1. 认识到测量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了解安排这些步骤的原因.
2.观察一些典型的物理现象,初步了解观察的科学方法. 通过观察常用实验仪器,认识到测量工具对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性.
3. 激发学生初步的探究意识和对探究的渴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望. 让学生认识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缘由.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让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形成一个概貌性的认识,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难点在于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物理现象,探索物理规律的意识.认识“家庭实验室”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
(1)参观实验室
①要求学生明确走进实验室有两大任务:观察奇妙的物理现象和了解实验室的仪器、设施.
②在实验室,还应引导学生参观实验室的各种仪器、设施,特别是要认识各种常用的测量仪器,为今后学习实验探究做准备.对这些仪器可以观看使学生感受物理实验的氛围,消除对仪器的神秘感.
(2)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
教师讲故事:
某个星期天,伽利略在比萨大教堂惊奇地发现,房顶上挂着的吊灯因为风吹而不停地有节奏地摆动.他想,脉搏的跳动是有规律的,可用来计时.于是他一面按着脉搏,一面注视着灯的摆动.不错,灯每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基本相同.这使他又产生了一个疑问;假如吊灯受到强风吹动,摆得高了一些,它每次摆动的时间还是一样吗?
伽利略把铁块固定在绳的一端挂起来,再把铁块拉到不同高度让它开始摆动,仍用脉搏细心地测定摆动的时间.结果表明每次摆动的时间仍然相同.这个实验结果证明他的想法是正确的,即“不论摆动的幅度大些还是小些,完成一次摆动的时间是一样的”.这就是物理学中摆的等时性原理.
后来,人们对摆动继续深入研究,不仅进一步发现了摆的周期与摆长间的数学关系,并据此发明了钟表.
然后请学生们一起讨论,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伽利略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值得注意的现象?伽利略怎样提出问题?并做出什么猜想?伽利略怎样证实了自己的猜想?科学家对摆动规律的探究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
(3)学习建立家庭实验室.
简单地介绍如何利用周围的事物建立实验室
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物理,不仅需要动脑,还需要动手;物理学不仅有用,
四、教育学生遵守实验室守则
一、中小学实验教室是开展实验教学、实验研究及课外科技实验活动的专职场所,不得用于与实验教学无关的活动,不得堆放公、私杂物.
二、中小学实验教室要配备足够有效的灭火器材,并制定和落实安全防范措施.
三、中小学生必须熟悉实验教室的安全规则,并要严格遵守实验教室的纪律.
四、中小学实验教室要经常保持清洁整齐,及时通风换气,排除有害气体以及实验时产生的废液.
五、未经任课教师或实验教师允许,任何人不得动用仪器、药品及其它实验材料,不得擅自拆卸仪器、设备,实验教室的公共财产不得带出室外.
六、实验前,学生应按教师的要求,检查仪器、药品及有关实验材料是否齐全和完好,如有缺损,及时报告.未经任课教师或实验教师批准,不得进行实验.
七、实验时,学生要注意人身安全,要爱护仪器设备,要节约药品、水、电等实验材料.
八、实验完毕,学生应按要求整理好仪器、药品以及其它实验材料、仪器,设备若有损坏或丢失,要及时报告任课教师,并如实填写仪器报损单.任课教师与实验教师协商后,可根据有关制度准予报损或责成赔偿.
九、经任教教师允许后,学生方可离开实验教室.
十、任课教师、实验教师和学生课代表应按要求填写《实验登记表》.


第2节 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两课时)
一、目标要求
1. 使学生了解统一计量标准的意义.熟悉长度的国际单位制单位,以及与其他单位的换算.学习使用刻度尺,了解零点(零刻度线)、分度值、量程等概念. 了解误差,练习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的方法.学习记录、分析、表达数据和结果.
2. 通过一些实例练习测量长度的方法.训练使用测量工具的规范操作. 通过测量活动,从中体会、练习灵活运用知识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3. 通过规范学生的操作行为,培养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训练实验技能的同时注意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重点和难点
长度的测量是本课时的重点,理解长度测量的基础性是本课的难点.
三、教学过程
本节分为三个教学板块:②测量长度的要点;③综合的测量活动.
1. 教师讲述计量的重要性;
①测量是科学实验的重要环节.物理量的测量首先要规定它的标准量,并以之作为单位,将待测物理量与它的标准量进行比较.以鲁班制定中国木工尺为例,说明了统一计量标准的重要性:国际单位制是进行科学、科技、贸易交流的保障.测量本质上是比较,是将被测物和标准物做比较.
“如果不许使用尺子,你怎样测量教室的长和宽?”学生可能提出各种各样的测量方法,选其中之一进行实际测量,比如请一高一矮两位同学用步来量教室的宽,必然得出不同的结果.教师就此向学生指出,同一长度的测量得不出统一的结果是没有意义的.然后让学生讨论怎样才能得出统一的结果呢?通过这个活动和鲁班的故事,启发学生认识建立长度标准的必要性,同时认识长度单位以及国际单位制.中国古代在计量方面有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秦始皇统一度量衡,老师可适当介绍,以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和民族自信心.
2.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
①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刻度尺的零点(零刻度线)、分度值、量程三项内容.使学生明确,今后凡对有刻度的仪器,都要先弄明白这三项内容,比如温度计、带游码的天平、电流表以及电压表等等.再学习学生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书本的宽.并示范.
②明确长度测量的重要意义,向学生讲解,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而测量是实验的基础,可以说没有测量就没有物理学.物理学实验的许多测量仪器的读数是以长度的读数为基础的,因此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刻度尺的读数方法,对所有测量仪器的读数具有普遍意义.这就是掌握好长度测量的意义.
3.实验活动——“建立你的信息档案”.
要求通过测量,认识自己,认识同学,学生会很感兴趣.老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利用学生自己的身体练习估算能力,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测量物理量的具体观念.
4.测量长度的几种方法:
累积法:测细铜丝的直径.把细铜丝紧密地排绕在铅笔上若干圈,测出这个线圈总长,计算出细铜丝的直径.
平移法:测乒乓球直径.
替代法:测曲线的长度.
轮转法:用轮子的滚动来测长度,如利用自行车轮测出弧形遗跑道的长度.
长度=轮子周长×轮子转动的圈数.

四、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