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翻译李商隐的:《北齐二首》、《柳》、《初起》、《石城》柳永的:《早梅芳》、《甘草子》(包括其二)、《鹤冲天》、《女冠子》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2 21:05:24
英语翻译李商隐的:《北齐二首》、《柳》、《初起》、《石城》柳永的:《早梅芳》、《甘草子》(包括其二)、《鹤冲天》、《女冠子》

英语翻译李商隐的:《北齐二首》、《柳》、《初起》、《石城》柳永的:《早梅芳》、《甘草子》(包括其二)、《鹤冲天》、《女冠子》
英语翻译
李商隐的:《北齐二首》、《柳》、《初起》、《石城》
柳永的:《早梅芳》、《甘草子》(包括其二)、《鹤冲天》、《女冠子》

英语翻译李商隐的:《北齐二首》、《柳》、《初起》、《石城》柳永的:《早梅芳》、《甘草子》(包括其二)、《鹤冲天》、《女冠子》
北齐二首
  李商隐
  一笑相倾国便亡,何劳荆棘始堪伤.
  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
  巧笑知堪敌万机,倾城最在著戎衣.
  晋阳已陷休回顾,更请君王猎一围.
  【诗词赏析】
  这两首诗是通过讽刺北齐后主高纬宠幸冯淑妃这一荒淫亡国的史实,以借古鉴今的.两首诗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有两个共同的特点:一、议论附丽于形象.既是咏史,便离不开议论.然而好的诗篇总是以具体形象感人,而不是用抽象的道理教训读者.议论不脱离生动的形象,是这两首诗共同的优点.
  第一首前两句是以议论发端.“一笑”句暗用周幽王宠褒姒而亡国的故事,讽刺“无愁天子”高纬荒淫的生活.“荆棘”句引典照应国亡之意.晋时索靖有先识远量,预见天下将乱,曾指着洛阳宫门的铜驼叹道:“会见汝在荆棘中耳!”这两句意思一气蝉联,谓荒淫即亡国取败的先兆.虽每句各用一典故,却不见用事痕迹,全在于意脉不断,可谓巧于用典.但如果只此而已,仍属老生常谈.后两句撇开议论而展示形象画面.第三句描绘冯淑妃(“小怜”即其名)进御之夕“花容自献,玉体横陈”(司马相如),是一幅秽艳的春宫图,与“一笑相倾”句映带;第四句写北齐亡国情景.公元五七七年,北周武帝攻破晋阳(今山西太原),向齐都邺城进军,高纬出逃被俘,北齐遂灭.此句又与“荆棘”映带.两句实际上具体形象地再现了前两句的内容.淑妃进御与周师攻陷晋阳,相隔尚有时日.“已报”两字把两件事扯到一时,是着眼于荒淫失政与亡国的必然联系,运用“超前夸张”的修辞格,更能发人深省.这便是议论附丽于形象,通过特殊表现一般,是符合形象思维的规律的.
  如果说第一首是议论与形象互用,那么第二首的议论则完全融于形象,或者说议论见之于形象了.“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是《诗经》中形容美女妩媚表情.“巧笑”与“万机”,一女与天下,轻重关系本来一目了然.说“巧笑”堪敌“万机”,是运用反语来讽刺高纬的昏昧.“知”实为哪知,意味尤见辛辣.如说“一笑相倾国便亡”是热骂,此句便是冷嘲,不议论的议论.高纬与淑妃寻欢作乐的方式之一是畋猎,在高纬眼中,换着出猎武装的淑妃风姿尤为迷人,所以说“倾城最在著戎衣”.这句仍是反语,有潜台词在.古来许多巾帼英雄,其飒爽英姿,确乎给人很美的感觉.但淑妃身著戎衣的举动,不是为天下,而是轻天下.高纬迷恋的不是英武之姿而是忸怩之态.他们逢场作戏,穿著戎衣而把强大的敌国忘记在九霄云外.据《北齐书》载:周师取平阳(晋阳),帝猎于三堆,晋州告急.帝将返,淑妃更请杀一围,从之.在自身即将成为敌军猎获物的情况下,仍不忘追欢逐乐,还要再猎一围.三、四句就这样以模拟口气,将帝、妃死不觉悟的淫昏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尽管不著议论,但通过具体形象的描绘及反语的运用,即将议论融入形象之中.批判意味仍十分强烈.
  二、强烈的对比色彩.在形象画面之间运用强烈对比色彩,使作者有意指出的对象的特点更强调突出,引人注目,从而获得含蓄有力的表现效果,是这两首诗的又一显著特点.
  第一首三、四两句把一个极艳极亵的镜头和一个极危急险恶的镜头组接在一起,对比色彩强烈,产生了惊心动魄的效果.单从“小怜玉体横陈”的画面,也可见高纬生活之荒淫,然而,如果它不和那个关系危急存亡的“周归入晋阳”的画面组接,就难以产生那种“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惊险效果,就会显得十分平庸,艺术说服力将大为削弱.第二首三、四句则把“晋阳已陷”的时局,与“更请君王猎一围”的荒唐行径作对比.一面是十万火急,形势严峻;一面却是视若无睹,围猎兴浓.两种画面对照出现,令旁观者为之心寒,从而有力地表明当事者处境的可笑可悲,不着一字而含蓄有力.这种手法的运用,也是诗人巧于构思的具体硐种弧?
  柳
  曾逐东风拂舞筵,
  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
  已带斜阳又带蝉!
  [编辑本段]相干介绍
  作者:李商隐 朝代:唐 词性:七绝
  [编辑本段]背景 诗简介
  李商隐的《柳》是借咏柳自伤迟暮、倾诉隐衷的一首七绝.诗写的是秋日之柳,但诗人不从眼前写起,而是先追想它春日的情景,然后再回到眼前的柳上来.句句写柳,而全篇不着一个“柳”字;句句是景;句句咏物,而又句句写人,抒发对稀疏衰落的秋柳的悲叹之情.诗中经历今昔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正是诗人自叹身世的生动写照.
  李商隐的《柳》大致写于大中五年(851).诗人借咏柳自伤迟暮,倾诉隐衷.先写春日之柳、春风荡漾,百花争艳,乐游苑上,士女如云,舞筵上红裙飘转,绿袖翻飞,碧绿的柳枝,同舞女一道翩翩起舞.下面两句却陡然一转,回到眼前的秋柳,景象完全相反,斜阳照着柳枝,秋蝉贴在树上哀鸣,一派萧杀、凄凉的环境.诗中经历今昔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正是自己身世的生动写照.
  [编辑本段]分析
  诗写的是写秋日之柳,但诗人不从眼前写起,而是先追想它在春日的情景,然后再回到眼前的柳上来.你看,在士女如云的乐游苑上,在繁华似锦的春日,婀娜多姿的春柳和飘然起舞的舞女在热闹的舞筵上结合了起来,分不清谁是舞女,何为柳枝,意境是何等的优美!而眼前的秋柳,却是完全相反的另一种景象.“清秋”“斜阳”“秋蝉”点染了环境的凄凉,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衬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华得意,愈显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诗人正是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表达了对秋柳稀疏衰落的悲叹之情.全诗句句写柳,却不着一个“柳”字.句句写景,又句句抒情.诗人年轻时充满幻想和信心,怀有远大抱负,正如洋溢着勃勃生机的春柳.然而由于党争倾轧,诗人一直过着一种沉沦的生活,诗中经历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正是诗人自伤迟暮、自叹身世的真实写照.作者以柳自喻,借春柳之荣,写秋柳之衰,构成强烈的反差.叹己之少年得志,老来沉沦失意
  “逐”有随着之意,用了拟人手法.本来是东风吹动柳枝,用一“逐”字,说柳枝追随东风,变被动为主动,形象更加生动可爱,表现了柳枝的生机可爱.
  [编辑本段]了解
  作者以柳自喻,借春柳之荣,写秋柳之衰,构成强烈的反差.叹己之少年得志,老来沉沦失意.
  ……
  建议去百度百科找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