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8 03:11:36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
德兴二中 舒文新\x0d教育,就是培养人.教师,首先必须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应该努力争取做个教育家.\x0d语文教师教学生文,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语文基本训练,使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一定的读写听说能力,当然是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与此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情操和文化素养.语文教师应树立鲜明的育人目标,教文要纳入育人大目标.只见文,不见人,充其量只在鸡虫得失上兜圈子,很难成为学生生活的导师,道德的教员.认为教文是语文教学的硬任务,育人不过是招牌或幌子的看法是可取的.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得很对:任何真正的教学不仅是提供知识,而且是予学生以教育.离开了人的培养去讲文的教学,就失去了教师工作的制高点,也就失去了教学的真正价值.\x0d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道德、情操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很多.输送知识信息,听、说、读、写训练,课外阅读,课外其它活动等都是教育的途径,只要选择和创造恰当的方法,途径畅通,那些闪光的思想、闪光的精神就会伴随着语言文字渗入学生的心田.\x0d一、精心设计,使课堂教学闪现思想的火花\x0d学科教学体现德育,课堂是主要阵地.语文教学在授课时应力求熔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和思想情操陶冶于一炉,力求课上得立体化,发挥多功能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法很多,常用的有:\x0d1、挖掘课文内在的思想性,揭示其中寓含的深意\x0d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绝非强加于学科,游离于学科之外,而是由学科本身的性质和特点所决定.问题在于教师是否洞悉所教学科的性质,做有心人,全面理解和落实教学大纲.一篇好的课文必然是作者情动手中,言溢于表的产物.既然是佳作,总离不开思想深邃,见解精辟,感情真挚,语言优美,富于表现力.钻研教材时要从语言入手,仔细琢磨,反复推敲,真正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中所寓含的思想的高度、深度、广度,把思想精华所在牢牢抓住,揭示阐发,启发学生深思.例如《在山的那边》中有这样两句诗: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我启发学生:海为什么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呢?当学生明白这里的海象征着理想时,这个问题便不难理解了:每人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理想,心中要有用信念凝成的海.接着问学生:你心中的海是什么呢?学生踊跃发言,谈理想、谈信念,通过这堂课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极好的理想教育,使学生对理想有了新的理解.\x0d2、重锤敲打关键词句,使它们溅出耀眼的火花\x0d一篇好的课文总有一些言简意深、言简意丰的重点词句、关键词句.教学时要注意把握这些词句,引导学生用重锤敲打,使其中所饱含的思想情操溅出耀眼的火花,照亮学生的心灵,引起他们的共鸣.\x0d《荔枝蜜》中有这样一句话:老梁说:‘蜂王可以活三年,工蜂最多活六个月.’我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却是极好的东西.教学时我抓住颤字要学生推敲:颤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作者会颤又为什么不禁一‘颤’?颤以后流入笔端的是怎样的思想,怎样的感情?经过思索、推敲,学生懂得了:颤是抖动、振动,因外因而产生的抖动.工蜂最多活六个月,整日整月采花酿蜜,不辞劳苦.生命却如此短暂,作者意想不到,心颤动了.这一节课通过对关键词的重锤敲打,使小蜜蜂对人无所求,给人却是极好的东西的高尚情操闪发出耀眼的火花,从而打动学生的心.\x0d3、创设情境,带领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使他们耳濡目染,受到熏陶.\x0d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下产生的,或欢乐,或悲哀,或崇敬,或憎恶,语文教学中要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景,创造和渲染气氛,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创设情境的关键在于能否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情感.教学时如采用录音、朗诵、配乐朗诵、口头描述等方法,引导学生眼看文字,耳听音响,口述佳景,心游四方,学生就会进入文中的意境,赏心悦目,受到感受.如在教流沙河的《理想》一诗中,我就让学生采取多种方式的朗读:自由读,个人读,男女组合读,配乐朗诵,学生在这一阶段,已对课文有了较深层次的理解,对理想已有了深深的渴望,我看火候已到,又让学生谈自己的理想巧妙地寻找到了德育的最佳结合点,使学生置身于理想的王国之中,燃烧起心中的理想之火.\x0d二、课外延伸,在美的氛围中徜徉\x0d学科教学有两个阵地,一课内,二课外.课外是课内的延伸.学科德育既要落实在课内,又要延伸到课外.\x0d课外是个非常广阔的世界,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不光要关注课堂更要关注学生课外的学习,我经常用这两种办法来解决这一问题.\x0d1、用书来引导、教育学生.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阅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个高尚的人进行交谈.可想而知,书的作用多么巨大!所以我经常推荐好作品,给学生提供精神食粮,定期组织读书会,交流读书心得,评述作品优劣,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真正爱读书,提高学生的识别能力,用书籍来引导学生走向成熟,走向自强.\x0d2、组织健康的课外活动,开拓学语文的广阔天地.\x0d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方面从报刊杂志中获得知识,一方面从生活中吸取知识养料.所以我在教语文时千方百计为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多看、多听、多接触大自然、多接触社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郊游、野炊、元旦晚会、演讲比赛、辩论赛、参观、访问、游览、佳作欣赏、配乐朗诵等等活动.这些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又使学生在思想上受到感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在兴味盎然地参加种种活动的同时,心田受到美的事物、美的思想情操的滋润,久而久之,身心获得了健康的发展.\x0d三、积极引导,思想、文字双锤炼\x0d作文是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综合体现,它不仅反映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而且显示学生的语文根基和智能水平.在作文训练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德育渗透,与阅读教学中的教育一样,至为重要.\x0d1、引导学生多练笔,学会观察,学会思考,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要求学生每天写日记,并把它称作道德长跑,就是发挥了写作的功能,把教书和育人巧妙地结合起来.\x0d生活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学生写作,就必须观察生活、捕捉形象,习作指导的过程就是指导学习运用马列主义基本观点的过程,进行审美教育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人生的过程.\x0d2、透过习作窥探学生心灵,发挥讲评的育人作用\x0d学生习作是学生思想、情操、品格、意志的反映,是学生自己生活和周围情况的部分写照.言为心声,透过习作窥见学生的心灵,摸到他们思想深处的脉搏.教师要善于察微见幽,把习作中所反映出来的活思想、活情况,及时地加以分析,进行引导,在带领学生推敲如何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同时,启发他们明辨是非,区分美丑,褒善贬恶,奋发向上.\x0d教育界前辈叶圣陶曾这样告诫后辈:作为一个教师,只把功课教好还不够,最重要的是关心学生健康成长.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教文育人应时刻铭记在心.育人之妙,存乎一心,一个语文教师当自己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和育人的崇高职责紧密相碰的时候,课堂上就会闪炼智慧的火花,产生能量,推动学生思想感情升华,就会延伸到课外,创造出一个个具有独特性的、富有吸引力的教育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