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各国的国歌的来历或创作背景~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5 13:00:15
需要各国的国歌的来历或创作背景~

需要各国的国歌的来历或创作背景~
需要各国的国歌的来历或创作背景~

需要各国的国歌的来历或创作背景~
知道的不多!
中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来历
《义勇军进行曲》原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曲,当《风云儿女》开拍时,田汉作词,并请聂耳谱曲,但田汉歌词还未写出就被国民党当局逮捕.
田汉后来被关在龙华监狱,他在狱中偷偷地把歌词写在两个烟盒的被面,趁家属探监之便带了出来.聂耳接到歌词时,已准备去日本,他立即谱出初稿,让朋友试听,并听取意见,但由于时间紧迫,来不及修改,只好带到日本.
聂耳到日本后不几天,就将曲谱修改好了,很快地寄回电影公司,进行组合录音.随着影片《风云儿女》的问世,《义勇军进行曲》很快流传开来.
新中国成立后,新政协筹备会向全国发出了公开徵求国歌词谱.收到的稿件虽多,但是足以应选者尚少.因此,著名画家徐悲鸿建议用《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代国歌.此建议得到周恩来、梁思成等代表的一致赞成.
1949年9月27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1982年12月4 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美国国歌《星条旗永不落》来历
《星条旗永不落》("the star-spangled banner"曾译《星条旗》歌)诞生在巴尔底摩.据传说,巴尔的摩市东南的麦克亨利堡,曾在第二次英美战争期间作为前哨阵地抗击英军.它建在一个小半岛上,是个平面成五角星状的要塞,扼进港要道.1814年,英国舰队直扑麦克亨利堡,昼夜连续猛轰此堡.当时,有一位名叫弗朗西斯·斯科特·基的美国律师乘船到英舰交涉释放被扣留的美国平民.他目击了英军炮轰麦克亨利堡的经过,忧心如焚.次日早晨,当他透过战场上的硝烟看到星条旗仍在要塞上空猎猎飘扬时感慨万分,于是激情满怀地写下了《星条旗永不落》这首诗.诗歌很快不胫而走,后被配上曲谱后流传全国.1931年,美国国会正式将《星条旗永不落》定为国歌 (所不同的是,国歌只是诗中的第一段).

《星条旗永不落》的曲子是“进行曲之王”苏萨著名的代表作,创作于1897年(另一说1896年),管乐合奏曲.这首进行曲充分发挥铜管乐队的表现功能,以磅礴的气势和热烈的情绪歌颂自己的国家和军队,颇有鼓动力.
德国国歌《德意志之歌》来历
《德意志之歌》的第三段,歌词是奥古斯特海因利希·霍夫曼·冯·法勒斯雷本(1798年—1874年)于1841年撰写的,曲调由约瑟夫·海顿(1732年—1809年)谱写.1922年,魏玛共和国第一任帝国总统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将《德意志之歌》升格为国歌.1952年,在联邦总统豪伊斯和联邦总理阿登纳之间的一次通信中,这首歌重新被承认为国歌.联邦总统魏茨泽克和联邦总理科尔在1991年8月的通信中确认了《德意志之歌》对统一的德国的传统意义.
法国国歌《马赛曲》来历
1789年爆发的法国大革命,废除了全部封建制度,发布了《人权宣言》.人权和自由平等的面制度基本原则一经确立,就意味着封建贵族的王权将被永远废除.法国大革命引起了欧洲邻国封建统治者的不安和敌视,他们企图以武装干涉扼杀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奥地利和普鲁士联合发表宣言,要求法国恢复国王的权力.法国逃亡贵族在国外招募军队准备复辟,瑞典、俄国、西班牙、萨丁王国都表示支持.1792年4月20日,法国对奥宣战.
在下莱茵地区的斯特拉斯堡,对“战争”的概念比在巴黎要切实得多.这里与敌对的德国仅一水之隔,在莱茵河对岸,普鲁士军队的调动隐约可见.军号声、口令声、炮车的隆隆声随着春风送进斯特拉斯堡人的梦乡.战火一旦燃起,来自对岸的第一批炮弹将落在法兰西的这片土地上.
斯特拉斯堡的街头也是一片“缮甲兵、具卒乘”的战争动员场面,人们枕戈待旦,战争一触即发.斯特拉斯堡的市长是一位男爵,他虽然身为贵族,思想却很激进,支持自由运动.男爵市长忙着做各种战前准备,组织集会,鼓舞士气,与军官们热烈地谈论建功立业的豪言壮语.市长先生忽然想起,将士们冲锋陷阵的时候应该有一首符合眼下使景的战歌才好,高唱慷慨激昂的战歌扑向敌人阵地,那才够味.他想到当地驻军里有一位军官曾经写过一首自由颂歌,经人谱曲后唱起来还算上口.于是,市长先生找到了陆军上尉鲁日·德·利勒.鲁日上尉接受了市长的邀请,答应试试看.上尉对自己没有什么把握,他虽然既写诗又作曲,但那都是些业余消遣,可以讨女人的欢心.他的诗从未发表过,他甚至写过歌剧,不过他自己也知道不必奢望有哪一天歌剧会上演.但是,他对自己善于灵机一动,写些即兴的小诗这方面的才能是了解的.
鲁日·利勒上尉回到自己的住所,当晚就开始了创作.夜已经深了,连日来的激昂情绪此时仍难以平静.想到一旦战争打响,法兰西的美丽田庄将被外国军队践踏,他很快找到了歌词的起句:“起来,祖国的儿女们,光荣的时刻已经来临!”只是这两句,就把上尉自己感动了,他知道灵感正在降临.他不敢放过这稍纵即逝的感觉,几天来自己听到的、看到的各种爱国热情,对专制制度的愤怒,对平等自由的热爱,一时间汇聚笔端,变成斗志昂扬的诗篇.音乐的韵律也不必苦苦琢磨,士兵行军的步伐、军中的号角、炮车的辚辚声、骑兵的马蹄声早已构成高响人云的战歌,此时似乎有一个来自夜空的声音在向他传授,只须记下这个声音就行了.鲁日上尉从未感到过像今夜这样的激情,从未经历过今夜这样的亢奋一种神奇的力量聚在他的体内,使他热血沸腾,使他这个庸常之辈奇迹般地爆发出雷霆千钧之力,一夜之间便跻身于不朽者的行列.
天将破晓,歌曲已经完成,鲁日上尉仿佛被榨干了一样睡去.不知何时,鲁日醒来,他拿起夜里完成的初稿,重新看了一遍,又做了几处小的修改,认为可以满意了,就去找请他创作这首歌的市长.市长感到很意外,难道这么快就写完了?市长马上拿着稿子在钢琴上试奏.市长夫人闻声过来,她决定为这首歌写伴奏部分,并把歌曲抄写分发.当天晚上,在斯特拉斯堡市长府邸的客厅里,市长先生亲自演唱了这首《莱茵军战歌》.应邀出席的客人们听后热烈鼓掌,不知他们是真地认为这首歌很有价值,还是仅仅表示应有的礼貌.有一点是肯定的,包括作者本人在内,没有人知道一首不朽的自由战歌问世了.
鲁日·利勒因市长演唱自己的歌而高兴,他请人抄写歌片,分送给莱茵军的指挥官们,希望军队采用作队列歌曲.斯特拉斯堡市乐队根据市长的意思在广场上演奏了这首曲子,为开赴前线的国民自卫军送行.斯特拉斯堡出版社印行了《莱茵军战歌》,以示爱国热情.事情到这里就告一段落了,这首歌并没有真正激起人们的热情.作者本人因写作这首歌曲而产生的激情也渐渐消退,一切都像没有发生过一样.但是那些印刷的和手抄的歌片却无声地在人们手里流传.
两个月以后,形势发生了变化,普鲁士奥地利联军攻人法国;并且发出威胁,如果法国国王和王室受到侵犯,就要对巴黎进行“军事惩罚并全部毁灭,处死暴徒以惩其罪行”.这个宣言激怒了法国各地的革命力量,各地纷纷招募新兵,组成结盟军开赴巴黎,展开废除王权的共和运动,并准备抗击外国军事于涉.
在远离斯特拉斯堡的法国最南端城市马赛,迅速组织起一支500人的结盟军向巴黎进发.一个叫米勒的医科大学生把他得到的《莱茵军战歌》推荐给马赛军.歌曲的激昂气势振奋了人们,马赛结盟军一路上高唱这首革命歌曲开往巴黎,沿途还散发印刷的歌片.当他们到达巴黎时,以军旗和这首歌为前导,成千上万的人在街头迎接这支部队.他们听到马赛人一遍又一遍地唱着一支令人热血沸腾的战歌,这是他们从来没有听到过的,那歌词唱出了此刻他们要喊出的战斗口号.这首歌,很快就不胫而走,传遍了巴黎的大街小巷,由于是马赛人带来了这首歌人们把它叫做《马赛曲》.
《马赛曲》迅速地传播,在集会上、剧院里、宴会上都要集体合唱;后来,甚至在教堂里唱完赞美诗后,也唱这首歌;再后来竟由它取代了赞美诗.《马赛曲》成了全民之歌、共和之歌.法兰西共和国的军事部长看到它具有振奋人心、激励斗志的作用,下令印刷10万份,分发到军中所有的连队.在前线,士兵们在向敌人发起冲锋时必是齐声高唱《马赛曲》,在这首军歌的作用下,队伍像咆哮的海浪扑向敌阵,势不可挡,敌方的将领发现这首歌带有一种可怕的力量.
拿破仑在1804年称帝之前曾下令禁止唱《马赛曲》;1815年路易十八复辟,再次禁唱;1830年爆发七月革命.在巴黎战斗的街垒上《马赛曲》重新响起;1879年,法国政府重新批准唱《马赛曲》.
意大利国歌《马梅利之歌》来历
歌词由是意大利爱国诗人戈弗雷多·马梅利(Goffredo Mameli)创作于1847年9月所作的一首战歌.两年以后,他在保卫罗马共和国、抵抗路易·波拿巴的法国军队的战斗中英勇牺牲.;由米凯莱·诺瓦诺于1847年谱曲.
1847年12月,热那亚群众举行了一次爱国示威游行,第一次高歌出这激昂人心的旋律.此后,这首歌很快流传起来.
1946年6月2日意大利共和国成立后,《马梅利之歌》被定为国歌.这首歌把胜利的希望寄托在“罗马的奴隶们”身上,也就是寄托在受奴役的意大利人民大众,而不是寄托在个别英雄的身上,这种进步的民主主义思想,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英国国歌《天佑女王》来历
产生于18世纪40年代,原名《天佑国王》(也有翻译成《上帝佑及吾君》),1837年至1901年维多利亚女王在位时和1952年伊丽莎白二世登基后改称《天佑女王》,它是称颂英国国王的歌曲.当英国处在殖民帝国的高峰期时,《天佑女王》不仅是英国本土的国歌,也是它所有殖民地和附属国的国歌.如1788年到1974年,澳大利亚一直用《天佑女王》作为国歌,在英国女王或联邦总督出现的场合,要演奏《天佑女王》.
日本国歌《君之代》来历
明治时代1868开始时,日本开始迈向现代化国家,但还没任何可称为"国歌"的东西.
1869年,当时在横滨工作的英国军乐团教师约翰·威廉·芬顿听说日本缺少国歌,他告诉日本军乐团的成员们英国国歌《上帝佑及吾君》.他强调了国歌的必要性,并建议如果有人提供歌词,他可以谱曲.
乐队成员在与他们的指挥商量以后,请日语、中国历史和文学都很好的,来自现在的鹿儿岛(Kagoshima)县的炮兵上尉尾山岩尾(Oyama Iwao)(1842-1916)为国歌选择了恰当的词(后来尾山成了陆军部长和陆军元帅).
芬顿把他自己的音乐加在了尾山上尉从名叫《蓬莱山》的集子中选的一首琵琶歌俳句上了.结果这就是第一首《君之代》(Kimigayo)国歌了.然而,其旋律与今天人们所知的国歌完全不同.1870年一次军队游行中,在铜管乐队的伴奏下,演出了这一首国歌,但后来人们认为它缺少庄严感,并一致同意有必要加以修改.
1876年,海军乐队的指挥Osamu Yusuke〖后来他以Nakamura Yusuke的名字出名〗,向海军部提出了一个改变音乐的建议.在他的建议的基础上,有关部门决定新的旋律必须反应宫庭表演的音乐赞美诗所使用的风格.1880年7月,选择了4人组成一个委员会来修改该音乐.他们是海军乐队指挥中村雄助、陆军乐队指挥 Yotsumoto Yoshitoyo、日本宫庭雅乐指挥Hayashi Hiromori和与海军签有合同的德国乐团教师弗朗兹· 埃克特(Franz Eckert).
最后在日本宫庭音乐中使用的传统音阶的基础上,选择了早弘盛所作的旋律.埃克特将国歌作了分为4部分来歌唱的安排.在明治天皇的生日1880年11月30日,皇宫中首次演出新的国歌.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知道的国歌《君之代》(Kimiyago)的由来.
就知道这几个国家,还有我知道韩国和朝鲜的国歌,歌名都叫《爱国歌》,只是歌词不同而已.
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