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经过实验,发现在 粒子(氦核),p(质子)及n(中子)这3种粒子中,中子的穿透能力最强,质子次之,粒子最弱.某同学对影响粒子穿透能力的因素提出了如下假设,合理的假设是 ( ABC )A.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2 21:55:14
科学家经过实验,发现在 粒子(氦核),p(质子)及n(中子)这3种粒子中,中子的穿透能力最强,质子次之,粒子最弱.某同学对影响粒子穿透能力的因素提出了如下假设,合理的假设是 ( ABC )A.

科学家经过实验,发现在 粒子(氦核),p(质子)及n(中子)这3种粒子中,中子的穿透能力最强,质子次之,粒子最弱.某同学对影响粒子穿透能力的因素提出了如下假设,合理的假设是 ( ABC )A.
科学家经过实验,发现在 粒子(氦核),p(质子)及n(中子)这3种粒子中,中子的穿透能力最强,质子次之,粒子最弱.某同学对影响粒子穿透能力的因素提出了如下假设,合理的假设是 ( ABC )
A.穿透能力一定与粒子是否带电有关
B.穿透能力可能与粒子质量大小有关
C.穿透能力一定与粒子所带电荷量有关
D.穿透能力一定与质量大小无关,与粒子是否带电和所带电荷量有关
答案ABC.为什么啊

科学家经过实验,发现在 粒子(氦核),p(质子)及n(中子)这3种粒子中,中子的穿透能力最强,质子次之,粒子最弱.某同学对影响粒子穿透能力的因素提出了如下假设,合理的假设是 ( ABC )A.
粒子 n p α
带电情况:0 1 2
质量:1 1 4
粒子穿透能力:最强 次之 最弱
由表可看出n与p的区别就是一个带电一个不带电,穿透能力不同
说明与一定粒子是否带电有关,A对
α比p质量大电荷量多穿透能力p>α
所以是可能与粒子质量大小有关,B对D错
带电荷量:0:1:2穿透能力:最强 次之 最弱
说明一定与粒子所带电荷量有关,C对
所以答案选:ABC

中子跟质子质量非常接近,为什么中子穿透能力强,它们的差别就是一个不带电、一个带电,所以选A,既然确定选A那么带电的多少肯定会影响到穿透能力的大小了,所以选C;如果说一定跟质量无关,没有理论依据所以不能选D,用可能这个词准确所以选B...

全部展开

中子跟质子质量非常接近,为什么中子穿透能力强,它们的差别就是一个不带电、一个带电,所以选A,既然确定选A那么带电的多少肯定会影响到穿透能力的大小了,所以选C;如果说一定跟质量无关,没有理论依据所以不能选D,用可能这个词准确所以选B

收起

因为,三种粒子的带电情况,质量,所带电荷量不同。
这个题目是靠分析能力,看你对题意的提取了

科学家经过实验,发现在 粒子(氦核),p(质子)及n(中子)这3种粒子中,中子的穿透能力最强,质子次之,粒子最弱.某同学对影响粒子穿透能力的因素提出了如下假设,合理的假设是 ( ABC )A. 瑞士科学家( )因发明了DDT,获得了诺贝尔奖.可现在,很多科学家认为.诺贝尔奖( )DDT的发明者 关于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一题在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中,某一α粒子经过某一原子核附近时的轨迹如图所示,图中P、Q为轨迹上的点,虚线是经过P、Q两点并与轨迹相切的直线,两虚线和轨 1911年,英国科学家( )用带正电的a粒子轰击金属箔,实验发现多数a粒子穿过金属箔后仍( ),但有少数a粒( ).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卢瑟福提出了( )模型. 1909年,著名科学家(谁)在进行了的d粒子散射实验后,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现在的科学家都发明了些什么? 科学家研究( )发明了( ) 科学家利用(?),发明了(?)无. 1909年,哪位著名科学家在进行了X粒子散射实验后,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科学家发明了什么,经过多少试验,终于发明了什么?列如:爱因斯坦经过xxx试验,终于发明了xx, 关于α粒子轰击金箔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为了研究原子内部结构,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永一束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时,发现三种实验现象:1)大多数α粒子不改变原有的 为什么一个粒子运动会同时经过几条线路?有实验证明吗? 在家990年,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科学家是( )A.牛顿 B.卢瑟福 C.热纳 D.法拉弟 08年时,科学家试图做关于探索万物起源的实验,用大型粒子碰撞机重现宇宙形成的瞬间.这个实验有做成功吗 科学家的实验故事 为什么科学家重复实验 历史有哪些科学家发现在外星有生命的足迹? 物质、反物质、宇宙射线、宇宙粒子、宇宙电磁这些东西那些作为未来的宇宙飞船是最理想的制作材料?众所周知,现在人类所使用的宇宙飞船是用物质(金属、陶瓷器等)制造而成,科学家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