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爵位划分与欧洲是一样的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2 00:23:24
中国历史上的爵位划分与欧洲是一样的吗

中国历史上的爵位划分与欧洲是一样的吗
中国历史上的爵位划分与欧洲是一样的吗

中国历史上的爵位划分与欧洲是一样的吗
中国历代爵位一览.
一、先秦时期的封爵
1、上古的“爵”
《通典.职官.封爵》上载有:
黄帝:方制万里,为万国,各百里.
唐虞夏:建国凡五等:公、侯、伯、子、男.
殷:公、侯、伯三等,公百里,侯七十里,伯五十里.
周:公、侯、伯、子、男五等,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周公居摄改制,大其
封,公五百里,侯四百里,伯三百里,子二百里,男百里.
《孟子.万章篇》说: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君一
位,卿一位,大夫一位,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凡六等.天子之制,地方千里
.公侯皆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凡四等.不能五十里,不达于天子,附于诸侯曰
附庸.天子之卿受地视侯,大夫受地视伯,元士受地视子男. 但以上这种“爵”只是一种
名号,与后世的封爵有很大的区别.除天子之外,公侯伯子男的地位和权力是相等的,仅
仅是在礼节上的待遇有一定程度的差别.这个最近有不少著作论述,专门讨论这一问题.
2、春秋战国时的封爵
战国以前,各诸侯国内部的爵实际上有卿、大夫、士三级,每级又分上中下三等.各国按
国大小待遇不同,如《左传》中载“次国之上卿当大国之中,中当其下,下当其上大夫.
小同之上卿当大国之下卿,中当其上大大,下当其下大夫.”有不同的食封标准,如《国
语》中载“大国之卿,一旅之田,上大夫,一卒之田.”《左传》中也载赵简子曾有“上
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之语.
战国时,各国的爵大致有卿、大夫等.如各国都曾有“上卿”、“亚卿”、“客卿”等,
均为将相所得的高爵.大夫一级如有上大夫、中大夫、国大夫、五大夫等.战国各大国出
现了侯爵,如秦有彻侯、关内侯,楚有通侯,其他各国均有侯.除侯外还有封君,侯、君
封地或以县计,或以户计,但仅能食其封地的租税,无军政司法独立权,不世袭.除此以
外,各国还有一些特别的爵称,如楚国的封爵还有执珪、执帛.
秦国自商鞅变法后,定二十等军功爵:一级公士,二上造,三簪褭,四不更(以上相当于
“士”),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以上相当于“大夫”),
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十
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以上相当于“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以上相当于“
诸侯”). 彻侯得食县(设令、长),关内侯食租税于关内,余大庶长以下十八等,则如
吏职.凡斩获敌首级一颗,即赐爵一级,还要有赐田宅和服役人员一名的优待.有爵级则
可为官,斩敌甲首一颗,赐爵一级,愿做官的,可以作“五十石之官”,即斗食小吏.
二、秦汉时期的封爵
秦灭六国,实行纯粹的郡县制,赏爵仍为二十等爵.
西汉初分封了八个异性诸侯王,不久大多扫除,又分封了一批同性诸侯王于关东,镇土抚
民.初期诸侯王国一般较大,常有几郡,国内有太傅辅王,内史治国民,中尉掌武职,丞
相统众官,群卿大夫都官如汉朝.平七国乱后削减,景帝中五年令诸侯王不得复治国,天
子为置吏,改丞相曰相,省御史大夫、廷尉、少府、宗正、博士官,大夫、谒者、郎诸官
长丞皆损其员.武帝改汉内史为京光尹,中尉为执金吾,郎中令为光禄勋,故王国如故.
损其郎中令,秩千石;改太仆曰仆,秩亦千石.成帝绥和元年省内史,更令相治民,如郡
太守,中尉如郡都尉.到后来的王国不过相当一郡,且王死后诸子皆可分其地,越来越小
.东汉略如西汉制,以皇子封王,其郡为国,置傅、相、中尉等.
侯(即二十等爵中的列侯)以户数为差,大者不过万户,少者五六百户,汉初因功封列侯
者有一百四十三人.侯国建制相当于县,有国相,相当县令,受所在郡守节制.列侯另有
家丞、庶子、门大夫、洗马、行人等数官.朝廷京师设主爵中尉管理列侯,景帝时改由大
鸿胪管理.东汉时列侯功大者食县,小者食乡、亭,设国相,有家丞、庶子等家臣.
汉仍承秦二十等爵(武帝时改彻侯称列侯),其中七大夫以上为吏爵,可令食邑;七大夫
以下为民爵,只及其身与户.后其爵渐轻,武帝时在此之外,又特设武功爵十一等:一级
造士,二级闲舆卫,三级良士,四级元戎士,五级官首,六级秉铎,七级千夫,八级乐卿
,九级执戎,十级政戾庶长,十一级军卫.规定立功受爵的将士可以补吏,可以赎罪,功
劳超等者,大者封侯,小者补郎,使受爵者得到实际利益.但是,由于规定了武功爵可以
买卖,所以也就无法避免爵位朝轻、滥方向发展.东汉时期,由于征辟、察举和任子等制
度基本上垄断了官吏选拔权,虽二十等爵仍在,其作用已式微而益轻,除列侯、关内侯两
级外,其余的后来几乎名存实亡.东汉末曹操在列侯、关内侯下又设名号侯十八级,关中
侯十七级,关外侯十六级,五大夫侯十五级,皆为不食租的虚封.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封爵
1、曹魏的封爵
自曹魏起正式废除了秦汉以来的二十等爵,实行公侯伯子男五等制度,以后为历朝所沿行
.
魏文帝黄初年间,定爵制为九等:王、公、侯、伯、子、男、县侯、乡侯(最初在乡侯之
下还有亭侯,后省)、关内侯.王为皇室宗亲独有;公、侯、伯、子、男五等宗室、功臣
都有,均有封地;县侯、乡侯、关内侯为功臣及子弟起家封爵,无封国,食租税.王至男
视官一品,县侯视三品,乡侯视四品,亭侯视五品,关内侯视六品.
黄初三年始封皇子为王,并封王之庶子为乡公,嗣王之庶子为乡侯,公之庶子为亭伯;黄
初五年改封诸王皆为县王,以县为国;明帝太和六年再调整,改封诸侯王,以郡为国.王
国置相、都尉(以上五品)、傅、保、友(以上六品)、郎中令、中尉、大农、司马(以
上七品)、家令(八品)各一人;公国职员如王国;侯国置相(八品,相当县令)一人以
及家令、家丞、傅等家臣.
除以上九等爵外,也有对庶民、士兵的赐爵,即曹操时在关内侯以下创立的名号侯、关中
侯、关外侯、五大夫侯,皆为不食租的虚封.
2、两晋的封爵
晋武帝咸宁三年(275年)定制,爵位有:王、公、侯、伯、子、男、开国郡公、开国县公
、开国郡侯、开国县侯、开国侯、开国伯、开国子、开国男、乡亭侯、关内侯.非皇子不
得封王,宗室封爵有公、侯、伯、子、男(其中又有郡公、县公、郡侯、县侯之别);功
臣有开国郡公、开国县公、开国郡侯、开国县侯、开国侯、开国子、开国男、乡亭侯(乡
侯和亭侯)、关内侯、关外侯等.五等爵上加“开国”二字西晋时较少,东晋多以此酬异
性功臣,其建制不久,常与原五等爵混称,沿用至后世.从官品上看,开国郡公、县公为
一品,开国县侯、伯、子、男为二品,县侯三品,乡侯四品,亭侯五品,关内名号侯六品
,关外侯七品.
晋武帝时对王国制度有具体规定:大国二万户,兵五千(置三军,中军二千,上下军各千
五百);次国一万户,兵三千(置上下两军,各千五百);下国五千户,兵一千五百(置
一军).公之制同王之下国.侯不满五千户,亦置一军,兵千人.诸王子除嗣王外,依次
按公、侯、伯、子、男递降.王、公、侯国均以中尉领兵.王国置相(后改称内史),王
官除傅、保、友、郎中令、中尉、大农、常侍、侍郎外,职官略同郡,以上均由朝廷任命
.租调由王“三分食一”(东晋改为“九分食一”)
3、南朝的封爵
南朝宋制因两晋,唯大小国皆三军(至孝建中,国官属不得对其主称臣,改称下官).王
子为后,例封千户.齐因之.
梁封爵大体因前代,定制:诸王言称令,境内称之为殿下;公侯言称教,境内称之为第下
;皆自称为寡人.梁的五等爵制为:“五等诸公(即开国诸公),位视三公,班次之;开
国诸侯,位视孤亲、重号将军、光禄大夫,班次之;开国诸伯,位视九卿,班次之;开国
诸子,位视二千石,班次之;开国诸男.位视二干石,班次之”. 陈有郡王、嗣王、藩王
、开国郡公、开国县公、侯、伯、子、男、沐食侯、乡亭侯、关中关外侯,凡十二等.因
国小,王国封户一般大国不过两千(个别曾到五千户),小国仅千户.郡王、嗣王、藩王
为一品,开国郡公、开国县公二品,开国县侯三品,开国县伯四品,开国县子五品,开国
县男六品,沐食侯七品,乡、亭侯八品,关中、关外侯九品.一品视万石,二、三、四品
并视中二千石,五、六品视二千石,七、八品视千石,九品视六百石.
4、北朝的封爵
北魏道武帝皇始元年(396年),始封五等爵;天赐元年,减五等爵为四等:王、公、侯、
子,王封大郡.公封小郡,侯封大县,子封小县.后又复添伯、男二等.皇子和异性元功
上勋皆可封王.孝文帝行“亲疏世减挡”:亲王2000户、始蕃1000户、二蕃500户、三蕃3
00户.王国官有师、友、文学及中尉、大农、上中下将军、常侍、侍郎等.景明元年定制
有王、开国郡公、散公、侯、散侯、伯、散伯、子、散子、男、散男,凡十一等,王食半
,公三分食一,侯伯四分食一,子男五分食一.各爵品级为:除王外,开国郡公正一品,
开国县公、散公从一品,开国县侯正二品,散侯从二品,开国县伯正三品,散伯从三品,
开国县子正四品上阶,散子从四品下阶,开国县男正五品上阶,散男从五品下阶.
北齐爵分王、公、侯、伯、子、男六等.王,位在大司马上;非亲王则在三公下.封内之
调,尽以入台,三分食一.公以下,四分食—.王国,师一人,其余官略与晋、魏制同.
官品略有调整:除王外,开国郡公从一品,散郡公、开国县公正二品,散县公、开国县侯
从二品,散县侯、开国县伯正三品,散县伯从三品,开国县子正四品,散县子从四品,开
国县男正五品,开国乡男、散县男,从五品.较北魏各降—阶.又公国有郎中令,正七品
;大农,从七品;中尉,正八品;常侍,从八品;侍郎,正九品;上中下将军及上中大夫
,从九品.侯、伯国亦置大农,从八品;中郎、谒者,正九品.子、男国之大农,从九品
.
北周郡县亦有公侯伯子男五等之爵,皆加“开国”. 后改《周礼》九命之制“诸侯为外命
,公九命,侯八命,伯七命,子六命,男五命”.共计有王、郡王、县王、国公、郡公、
县公、县侯、县伯、县子、县男、乡男,凡十一等.
四、隋唐时期的封爵
1、隋朝的封爵
隋文帝开皇年间,设爵国王、郡王、国公、郡公、县公、侯、伯、子、男九等.郡王第一
品,秩万石.嗣王、藩王、开国郡县公,第二品;开国郡、县侯,第三品;开国县伯,第
四品;并视中二千石.开国子,第五品;开国男,第六品.并视二千石.汤沐食侯,第七
品;乡、亭侯,第八品.并视千石.关中、关外侯,第九品.视六百石.另有记载与其稍
有出入:王正一品,郡王、国公、开国郡公、开国县公从一品,开国侯正二品,开国子正
四品下阶,开国男正五品上阶.炀帝时只保留王、公、侯三等,余皆废.
2、唐朝的封爵
唐太宗贞观十一年,定爵制九等:一等为王,食邑万户,正一品;二等为嗣王、郡王,食
邑五千户,从一品;三等为国公,食邑三干户,从一品;四等为开国郡公,食邑二干户,
正二品;五等为开国县公,食邑—干五百户,从二品;六等为开国县侯,食邑一千户,从
二品;七等为开国县伯,食邑七百户,正四品上;八等为开国县子,食巳五百户,正五品
上;九等为开国县男,食邑三百户,从五品上.
各封爵还授给世袭的永业田,亲王10000亩,郡王5000,国公4000亩,郡公3500亩,县公2
500亩,侯1400亩,伯1000亩,子800亩,男500亩.
四、隋唐时期的封爵
1、隋朝的封爵
隋文帝开皇年间,设爵国王、郡王、国公、郡公、县公、侯、伯、子、男九等.郡王第一
品,秩万石.嗣王、藩王、开国郡县公,第二品;开国郡、县侯,第三品;开国县伯,第
四品;并视中二千石.开国子,第五品;开国男,第六品.并视二千石.汤沐食侯,第七
品;乡、亭侯,第八品.并视千石.关中、关外侯,第九品.视六百石.另有记载与其稍
有出入:王正一品,郡王、国公、开国郡公、开国县公从一品,开国侯正二品,开国子正
四品下阶,开国男正五品上阶.炀帝时只保留王、公、侯三等,余皆废.
2、唐朝的封爵
唐太宗贞观十一年,定爵制九等:一等为王,食邑万户,正一品;二等为嗣王、郡王,食
邑五千户,从一品;三等为国公,食邑三干户,从一品;四等为开国郡公,食邑二干户,
正二品;五等为开国县公,食邑—干五百户,从二品;六等为开国县侯,食邑一千户,从
二品;七等为开国县伯,食邑七百户,正四品上;八等为开国县子,食巳五百户,正五品
上;九等为开国县男,食邑三百户,从五品上.
各封爵还授给世袭的永业田,亲王10000亩,郡王5000,国公4000亩,郡公3500亩,县公2
500亩,侯1400亩,伯1000亩,子800亩,男500亩.
五、宋辽金元时期的封爵
1、宋朝的封爵
宋初的封爵增加到十二级,为王、嗣王、郡王、国公、郡公、开国公、开国郡公、开国县
公、开国侯、开国伯、开国子、开国男.公、侯、伯、子、男都带本郡县开国,到封国公
时,则称某国公.初次只封小国、然后改移大国.皇子、兄弟封国,谓之亲王.亲王之子
承嫡者为嗣王,宗室近亲承袭,特旨者封郡王,遇恩及宗室祖宗后承袭及特旨者封国公.
馀宗室近亲并封郡公.其开国公、侯、伯、子、男皆随食邑:二千户以上封公,一千户以
上封侯,七百户以上封伯,五百户以上封子,三百户以上封男.现任、前任宰相食邑、实
封共万户.相应品级为:王正一品,嗣王、郡王、国公从一品,郡公、开国郡公正二品,
开国县公从二品,开国侯从三品,开国伯正四品,开国子正五品,开国男从五品.后嗣王
、郡公、开国公不封,保留九等.
有封爵者必有食邑.食邑从—万户到二百户,共分十四等.不过,食邑只是虚数,只有食
实封才有一点实际利益.食实封从千户到百户,共分七等.实封约为虚封数的4/10,食实
封者,按实封一户,每月给钱25文计算,随月俸向官府领取.宋代官员的这些封爵和食邑
、食实封等,都没有子孙可以世袭的规定.
2、辽金的封爵
辽的封爵很多继承唐制,也有王和五等爵,以及食邑、食实封等制度.
金朝封爵分九等:王、郡王、国公、郡公、郡侯、郡伯、县伯、县子、县男.官品为:正
从一品为郡王、国公,正从二品为郡公,正从三品为郡侯,正从四品为郡伯、县伯,承安
二年更.正五品曰县子,从五品曰县男.食邑定制为:封王者万户,实封一千户;郡王五
千户,实封五百户;国公三千户,实封三百户;郡公二千户,实封二百户;郡侯一千户,
实封一百户;郡伯七百户,县子五百户,县男三百户,皆无实封.
3、元朝的封爵
元爵分为:
王正一品
郡王从一品
国公正二品
郡公从二品
郡侯正三品
郡侯从三品
郡伯正四品
郡伯从四品
县子正五品
县男从五品.
六、明清时期的封爵
1、明朝的封爵
明朝的封爵分宗室和功臣外戚两种.
明太祖之初,定制袭封:亲王嫡长子年十岁立王世子,长孙立为世孙,冠服均视一品;诸
子年十岁,则封为郡王;郡王嫡长子为郡王世子;嫡长孙则授长孙;冠服均视二品;诸子
则授镇国将军,从一品;孙辅国将军,从二品;曾孙奉国将军,从二品;四世孙镇国中尉
;从四品.五世孙辅国中尉,从五品;六世以下皆奉国中尉.从六品.初亲王岁禄定为五
万石,后定减亲王岁禄为万石,郡王二千石,镇国将军千石,辅国将军八百石,奉国将军
六百石,镇国中尉四百石,辅国将军三百石,奉国将军二百石.另有大量赐田,有的亲王
竟至数千上万顷.
明朝又阅前朝之制,列爵五等以封功臣外戚,后革子、男,只留公、侯、伯三等,并定制
:“凡爵非社稷军功不得封,封号非特旨不得予.”爵分两种,一是只授终身(不世),二
是可以世袭(世),世与不世,以军功大小而定,均给诰券.除有军功者外,可得爵号的还
有曲阜孔子后裔衍圣公及驸马都尉、外戚等因恩泽受封者,但只是给诰而不给券.与前朝
不同的是,明朝的公、侯、伯只有爵号和食禄,井无封邑.
2、清朝的封爵
清初(后金时),尚处于爵职不分的状态,至最后的完善也有一个过程.天命五年(1620年
),“论功序爵,列总兵之品三等,副(将)参(将)游击亦如之,其牛录额真俱为备御,每牛
录下设千总四员”.天聪八年(1634年),改称五备御之总兵官为一等公,一二三等总兵它
为一二三等昂邦章京,一二二等副将为—二三等梅勒章京,一二等参将为一二等甲喇章京
,游击为三等甲喇章京,备御为牛录章京.顺治元年,加封公、侯、伯世爵,不久更昂邦
章京为精奇尼哈番,梅勒章京为阿思哈尼哈番,甲喇章京为阿达哈哈番,牛录章京为拜他
喇布勒哈番,以及拖沙喇哈番.乾隆元午(1736午),又比照汉称,定精奇尼哈番为于爵,
阿思哈尼哈番为男爵,哈达哈哈番为轻车都尉.拜他喇布勒哈番为骑都尉,拖沙喇哈番为
云骑尉.乾隆十六年(1751年),定世袭七品官为恩骑尉从而确立了二十七等世爵制:
公,分一至三等,超品
侯,分一等侯兼一云骑尉,及一至二等侯.超品;
伯,分一等伯兼一云骑尉,及一至三等伯,超品;
子,分一等子兼一云骑尉,及—至三等子,正一品;
男,分一等男兼一云骑尉,及一至三等男,正二品;
轻车都尉,分—等轻车都尉兼一云骑尉,及—至三等轻车都尉,正三品;
骑都尉,分骑都尉兼一云骑尉及骑都尉二等,正四品;
云骑尉,正五品;
恩骑尉,正七品.
爵位的承袭有两种,一种叫世袭罔替,所得爵位可世代承袭,由朝廷受予诰命,属于特典
之列.通常的世爵均定有承袭次数,—般是每—代减一等,袭次既尽,世爵也就取消.世
爵俸禄为:
一等公岁支俸银700两
二等公685两
三等公660两
一等侯又一云骑尉635两
一等侯610两
二等侯585两
三等侯560两
一等伯又一云骑尉535两
一等伯510两
二等伯485两
三等伯460两
一等子又一云骑尉435两
一等子410两
二等子385两
三等子360两
一等男又一云骑尉335两
一等男310两
二等男285两
三等男260两
一等轻车都尉又一云骑尉235两
一等轻车都尉210两
二等轻车都尉185两
三等轻车都尉160两
骑都尉又一云骑尉135两
骑都尉110两
云骑尉85两
恩骑尉45两
还有不列等的闲散公255两,闲散侯230两,伯品级官205两,子品级官180两,男品级官15
5两,轻车都尉品级官130两,骑都尉品级官105两,云骑尉品级官80两.凡在京八旗世爵,
每俸银1两,兼支给米1斛.
以上世爵主要用于封功臣及外戚.宗室皇亲另有制度,分和硕亲王、世子、多罗郡王、长
子、多罗贝勒、多罗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
、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若除去世子、长子外共十二级.一般爵位
均为降级世袭,即子嗣承袭父爵要降一级.如果承袭者本人无甚功勋,不能晋级.少数特
许可世袭罔替,如清初的八家“铁帽子王”: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
衮、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和硕承泽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托,和顺承郡王勒克德浑
八家以及后世的乾隆时封的怡贤亲王、同治时封的恭亲王、光绪时封醇亲王、庆亲王四家
.
顺治元年,始定诸王、贝子、贝勒、公俸禄.摄政王3万两,辅政王1.5万两,亲王1万两,
郡王5千两,贝勒2500两,贝子1250两,镇国公、辅国公625两;顺治七年又加给禄米.后
几经调整,最后确定为:
亲王岁俸银1万两,禄米1万斛;
世子岁俸银6千两,禄米6千斛;
郡王岁俸银5千两,禄米5千斛;
长子岁俸银3千两,禄米3千斛;
贝勒岁俸银2500两,禄米2500斛;
贝子岁俸银1300两,禄米1300斛;
镇国公岁俸银700两,禄米700斛;
辅国公岁俸银500两,禄米500斛;
一等镇国将军岁俸银410两,禄米410斛;
二等镇国将军岁俸银385两,禄米385斛;
三等镇国将军岁俸银360两,禄米360斛;
一等辅国将军兼一云骑尉岁俸银335两,禄米335斛;
一等辅国将军岁俸银310两,禄米310斛;
二等辅国将军岁俸银285两,禄米285斛;
三等辅国将军岁俸银260两,禄米260斛;
一等奉国将军兼一云骑尉岁俸银235两,禄米235斛;
一等奉国将军岁俸银210两,禄米210斛;
二等奉国将军岁俸银185两,禄米185斛;
三等奉国将军岁俸银160两,禄米160斛;
奉恩将军兼一云骑尉岁俸银135两,禄米135斛;
奉恩将军岁俸银110两,禄米110斛.
西方爵位知识
从高到低依次为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

公爵:在贵族中,公爵是第一等级,地位最高.这个爵名的由来有三:一是欧洲氏族社会解体时期,日耳曼部落的军事首长;二是古代罗马部落的军事首长;三是古罗马时代的边省将领,后指地方军政长官,其拉丁文原意为"统帅".随着封建关系的发展,王权的日益强化,公爵成了统治阶级中的上层人物.在英国,公爵最初是由十四世纪的英王爱德华三世分封的,被封这公爵的全是王室成员.十五世纪后才打破这惯例,少数非王室人员也被封为公爵.
侯爵:侯爵是贵族的第二等级.查理大帝在位时它是指具有特别全权的边区长官,相当于藩侯,查理曼帝国分裂后,变成了独立的大封建领主.封建王权加强后,侯爵成为公爵与伯爵之间的爵衔,其地位与其他伯爵相等,十到十四世纪后,才确认侯爵的地位在伯上之上.
伯爵:在罗马帝国时,伯爵是皇帝的侍从,掌管军、民、财政大权,有时也出任地方官吏,封建制度强化后,伯爵可割据一方,成为世袭的大封建领主.后来,其地位渐次低落,介于侯爵与子爵之间,为贵族的第三等级.在英国,伯爵之衔历史最久,在一二三七年黑王子爱德华被封为公爵之前,它是英国最高的爵位.这一爵名,来源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丹麦.
子爵:子爵原系法兰克王国的国家官吏名,最早是由国王查理曼于八世纪时封的,后来传到欧洲其他大陆国家.起初,子爵是伯爵的副手,后来独立存在,也可世袭.子爵爵位到十五世纪才传入英国,博蒙德.约翰于一四四○年第一个被封为英国子爵,其地位在男爵之上.
男爵:男爵是贵族爵位中最低的一级.在十一至十二世纪时,它是欧洲君主国国王或大封建主的直接附庸.在英语中,男爵(Baron)一词,是诺曼人在征服欧洲大陆时引进来的,本义为"只不过是普通的人",后来演变为"强有力的人".当时,英国的那些直接从国王那儿得到土地的大佃主,概可称为男爵,但这并非由国王分封.到了一三八七年理查二世约翰.比彻姆为男爵后,男爵才成为英国贵族的正式爵位.
在上述的这五个贵族爵位中,又根据其能否传给后代,分为世袭贵族和终身贵族两类.世袭贵族死后可由长子继承,终身贵族仅限本人活着时担任,死后其子不能承袭
德国爵位知识
二战时期许多德国高级军官在德皇时期就有爵位,大致理了一下德国的爵位等级,希望对诸位今后阅读有所帮助--我可以说德国的爵位制在欧洲是最繁琐的(原来一直以为是英国)要完全搞明白几乎是不可能,至少对我来说(括号内为女性爵位):
公爵--Herzog(Herzogin)
亲王--(上级)Prinz(Prinzessin)
(下级)Fürst(Fürstin)
侯爵--Pfalzgraf(Pfalzgrauml;fin)
边境侯爵--Markgraf(Markgrauml;fin)
地方侯爵--LandgrafLandgrauml;fin
(这里就可以看出德国爵位的繁琐,在其他欧洲国家中,只有侯爵一项,例如英国的marquess,法国的marquis和意大利的marchese等,只有德国人分得这么细.)
伯爵--Graf(Grauml;fin)
(这里德国海军的航空母舰“Graf.Zepplin”号国内很多资料都直译为“格拉夫.齐柏林”号,包括我也犯过这个错误,应该是“齐柏林伯爵”号)
子爵--德国的爵位中没有这个等级.
男爵--Baron(Baronin)
Freiherr(Freiherrin)
Freier(Freierin)
(这三者的区别我也不是很清楚,在英国男爵只有一个Baron)
junker--德国普鲁士的年轻贵族,王朝中的少壮派.大多数都是军官.
另外说说大家经常可以在过去德国人名见到的“冯”--Von.
这个词的意思相当于英语里的of,about,by等等,而在古代德国,这个词还用于表达贵族们的爵位,例如GrafVonZepplibr/> 相当于英语中的earlofZepplin,即为“齐柏林伯爵”,而贵族们将其看成是一种荣誉,所以渐渐的把这个词作为自己名字的一部份放在姓名之间例如:Gouml;tzvonBerlichingen.
在德国二战战败后,盟国占领者废除了这些名称的使用.所以在现在的德国,已经很少看到Von这个代表着荣誉的称谓(即使有也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
英国爵位知识
英国的爵位分为爵士和勋爵两种,勋爵指获得“大英帝国勋章”、“大英帝国军官勋章”或者“大英帝国司令勋章”的人.英国女王一年封两批爵位,每批1000人左右.在英国,许多人对帝国勋章梦寐以求.在他们看来,一个人即使再风光,再有钱,没有勋爵或爵士的头衔仍然是没有身份地位的普通人,进不了上流社交圈,成不了“上等人”.英国足球明星贝克汉姆成为勋爵后,就被特许到专供贵族使用的伦敦圣保罗大教堂给儿子举行洗礼仪式

公。候。伯。子。男。五等爵位
但是中西的国体不同有不同的称号
中国的原始社会有巫,巫就是后来的士,士就是士大夫
封建社会有都是公。候。伯。子。男。五等爵位
西方有王国
帝国
公国
邦国
帝国的爵位一般是皇帝下的有公爵,是贵族并且世袭的,开国元勋.皇亲国戚叫亲王,王储
勋爵是受勋的,可以是都是公。候。伯。子。男...

全部展开

公。候。伯。子。男。五等爵位
但是中西的国体不同有不同的称号
中国的原始社会有巫,巫就是后来的士,士就是士大夫
封建社会有都是公。候。伯。子。男。五等爵位
西方有王国
帝国
公国
邦国
帝国的爵位一般是皇帝下的有公爵,是贵族并且世袭的,开国元勋.皇亲国戚叫亲王,王储
勋爵是受勋的,可以是都是公。候。伯。子。男。五等爵位中的任意一个
候爵是世袭的,也是贵族.大部分是国家机要大臣
伯爵同样世袭,贵族,但是是有选拔的庶民和功臣,大部分是中等大臣
子爵和男爵的地位比较低下,一般不会有很多封地,有的国家不是世袭的
王国的统治者是国王,大部分是帝国的王储,亲王的封地上建设的国家,国王的权力比较分散,集中在他以下的公爵,侯爵身上,所以为什么中国的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而西方的国王却没有,也是为什么中国的近代为什么要落后西方的原因之一
公国是王储,公爵建立的,一般是比较小的国家,并且依附强大的帝国
邦国的爵位就比较混乱,有些是部落发展的结果,比如日尔曼尼,也就是日尔曼,它最开始是几个部落,后来联邦,有后来的巴伐立亚等等
他的爵位制度是后天借鉴古罗马和东西罗马帝国的爵位制度建立的
俄罗斯俄罗斯国家的摇篮是基辅罗斯。它建立于9世纪下半叶,是第聂伯河中游的东斯拉夫部落联合的结果,统一的古罗斯民族就这样形成了,后来在其基础上出现了俄罗斯族、乌克兰族和白俄罗斯族。
从9世纪末起统治国家的是留里克王朝,传说其创始人为瓦良格人的一个军事首脑留里克,是斯拉夫人自己请他和他的兄弟希涅乌斯及特鲁沃尔来统治他们的。古代编年史这样写道:“那些瓦良格人自称罗斯…”
罗斯占地辽阔,西起韦斯拉河左岸支流,东至高加索山麓,南达塔曼半岛及多瑙河下游,北临芬兰湾和拉多加湖。988年,弗拉基米尔大公在位时,罗斯举行了受洗仪式。这一事件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智者雅罗斯拉夫大公统治年间(1019-1054)是古代罗斯最繁荣的时期。正是他编撰了罗斯第一部法律——《罗斯法典》(《罗斯真理》)。但封建统治者之间的矛盾导致国家分裂(1132年)。
13世纪俄罗斯遭到成吉思汗的汗国的侵略,蒙古鞑靼人的压迫长达两个半世纪。
自14世纪始,莫斯科公国在罗斯的地位逐渐上升,它成为“收拢罗斯领土”的中心。伊万·卡里塔在摆脱汗国统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政治成就,而他的孙子德米特里·顿斯科伊1380年在库里科沃原野对马麦汗的军事胜利则巩固了这一成就。最终推翻鞑靼蒙古压迫是在1480年。
15世纪下半叶,围绕莫斯科开始形成一个中央集权国家,其成员包括当时罗斯所有的大城市,后来伏尔加沿岸、乌拉尔和西伯利亚的民族也加入进来。莫斯科公国大公伊凡三世宣称自己是拜占庭皇帝的继承人,莫斯科是整个东正教世界的首都,即“第三罗马”。伊凡三世的孙子——伊凡四世,即伊凡雷帝(1547-1584)是第一个获得沙皇称号的大公,他在国内发动严酷的恐怖政策(削藩制),奠定了俄罗斯专制政权的基础,同时他也在国家管理、司法制度、军队和教会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改革。
伊凡雷帝死后,开始了王位争夺战。争夺政权的尔虞我诈以及波兰、瑞典的武装干涉使国家陷入危机,即所谓的“混乱时代”。1612年,下哥罗德人米宁和大公波扎尔斯基领导的民兵驱逐了侵略者。1613年,全俄缙绅会议推选米哈伊尔·费奥多罗维奇为沙皇,从此开始了罗曼诺夫王朝。该王朝统治俄罗斯整整三百年。
彼得一世(即彼得大帝)统治时期(1682-1725)是俄国历史上的剧变时代。这位沙皇改革家把全国划分为几个省,建立了最高管理机构——枢密院,制定了官衔表——军队、文职和宫廷官员的等级体系。
彼得一世统治期间出现了铸造作坊和炼矿厂,炮兵、航海和医疗学校、海洋学院、科学院。开始建立起常规军并积极建设海军舰队。彼得一世下令迁都彼得堡,把俄罗斯带进了一个新纪元。彼得一世期间,俄罗斯的领土大大扩充,西伯利亚和远东的广袤土地、伊若拉地区、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及立陶宛的部分地区(波罗的海沿岸)、乌克兰东半部、白俄罗斯和克里木半岛都纳入俄罗斯版图。
1812年,拿破仑·波拿巴的法国军队征服了整个欧洲,他们也攻占了莫斯科。但莫斯科对敌人来说就像一个陷阱:寒冷、饥饿和俄军的反攻迫使侵略者撤离俄罗斯。这场战争的胜利与俄罗斯伟大的军事将领米哈伊尔·库图佐夫的名字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19至20世纪之交,俄罗斯出现了社会民主党,后来更名为共产党,其战略核心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哲学和经济学思想。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俄罗斯建立了以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为首的苏维埃政权。

收起

不完全一样
欧洲一直是公侯伯子男
中国呢
案《通典.职官.封爵》记载,自尧帝、舜帝以及夏朝,置五等爵:公、侯、伯、子、男。商朝置爵三等:公、侯、伯
周代,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均世袭罔替,封地均称国,在封国内行使统治权。
秦朝,继续使用自商鞅变法后定下的自公士至彻侯二十等爵,专门用以赏功。彻侯食县,其他诸爵得食俸禄如官吏。
以后的就不说了 参...

全部展开

不完全一样
欧洲一直是公侯伯子男
中国呢
案《通典.职官.封爵》记载,自尧帝、舜帝以及夏朝,置五等爵:公、侯、伯、子、男。商朝置爵三等:公、侯、伯
周代,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均世袭罔替,封地均称国,在封国内行使统治权。
秦朝,继续使用自商鞅变法后定下的自公士至彻侯二十等爵,专门用以赏功。彻侯食县,其他诸爵得食俸禄如官吏。
以后的就不说了 参见百度百科

收起

其实差不多